[发明专利]一种机器人专用高柔性抗扭曲混装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2960.5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0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余静成;黄晓军;张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尚纬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9/02;H01B7/00;H01B7/04;H01B7/17;H01B7/18;H01B7/29;H01B7/29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专用 柔性 扭曲 电缆 | ||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用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专用高柔性抗扭曲混装电缆,包括弹性套筒以及数根缆芯,弹性套筒的内腔中设置有数个数据传输单元,数根缆芯在弹性套筒的外侧圆周上均匀分布;数根缆芯的外侧绕包有屏蔽层;屏蔽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护套层,第一护套层外侧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数个第一弹性触角,第一护套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护套层,第二护套层内侧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数个第二弹性触角,第一护套层和第二护套层采用嵌有凯夫拉纤维的聚氨酯材料制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专用高柔性抗扭曲混装电缆,结构灵巧、柔软,可实现机器人电力和数据的同时传送,且在各个方向上均具备较强的抗扭曲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用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专用高柔性抗扭曲混装电缆。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生产的时代,机器人作业成为代替手工操作的最主要的选择之一,其作用已经与日俱增。机器人在工作中常常会来回作业,附带在机器人上的电力电缆以及数据电缆也将由于机器人位置的变动而发生变动,在此过程中,电缆容易扭曲,且对电缆的柔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开号为CN110148485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柔性抗扭转机器人电缆”, 包括外保护层和缆芯,缆芯包括:至少一对数据传输单元,和至少四组电源传输单元以及第一填充棉线, 通过在缆芯中心设置第一填充棉线,且使数据传输单元和电源传输单元同向螺旋缠绕分布在第一填充棉线外周,数据传输单元和电源传输单元分散且分别对称分布;由于电缆扭曲方向往往是各种方向上的扭转,在电缆发生与其数据传输单元和电源传输单元螺旋缠绕相反的方向时,其抗扭转效果一般,不能具备各种方向的抗扭转性能,且电缆的抗扭转性能大多取决于电缆所用材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专用高柔性抗扭曲混装电缆,结构灵巧、柔软,可实现机器人电力和数据的同时传送,且在各个方向上均具备较强的抗扭曲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专用高柔性抗扭曲混装电缆,包括弹性套筒以及数根缆芯,弹性套筒的内腔中设置有数个数据传输单元,数根缆芯在弹性套筒的外侧圆周上均匀分布;数根缆芯的外侧绕包有屏蔽层;屏蔽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护套层,第一护套层外侧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数个第一弹性触角,第一护套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护套层,第二护套层内侧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数个第二弹性触角,第一护套层和第二护套层采用嵌有凯夫拉纤维的聚氨酯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缆芯包括导体以及挤包在导体外的绝缘层组成。
进一步的,导体由至少两根退火镀锡软铜丝绞合而成。
进一步的,绝缘层采用交联聚乙烯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弹性套筒采用硅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屏蔽层采用退火镀锡铜丝编织而成,且编织覆盖率不小于90%。
进一步的,第一弹性触角与第一护套层一体设置,第一弹性触角的主干为圆柱型结构,第一弹性触角的顶端为半球型结构。
进一步的,第一弹性触角和第二弹性触角的数量相同、形状相同、位置交错。
进一步的,弹性套筒内部的缝隙中以及数根缆芯之间的缝隙中均填充有阻燃填充物,阻燃填充物采用陶瓷纤维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屏蔽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护套层,第一护套层外侧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数个第一弹性触角,第一护套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护套层,第二护套层内侧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数个第二弹性触角;当电缆发生任何方向上的扭曲时,外界扭曲力首先会作用到第二护套层,第二弹性触角与第一弹性触角相互挤压,使第二护套层与第一护套层发生相对运动,而保护位于电缆内部的缆芯不发生扭曲而正常工作,整体结构柔软,灵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尚纬电缆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尚纬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29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