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E式甲基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3858.7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8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朱少林;叶峰;韩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41/32 | 分类号: | C07C41/32;C07C43/23;C07C43/215;C07C5/25;C07C15/44;C07C15/58;C07C13/48;C07C17/358;C07C25/24;C07J1/00;C07D213/61;C07D209/08;C07D307/79;C07D3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黄嘉栋 |
地址: | 2100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基 苯乙烯 化合物 合成 方法 | ||
一种由烯丙基型苯异构成E式烷基苯乙烯类化合物的方法,它是在氮气保护下,将丙烯基型苯在金属镍盐、配体和添加剂存在下,在溶剂中,在0℃~50℃反应24‑36h,即得E式烷基苯乙烯类化合物,所述的配体是2,2’‑联吡啶或烷基取代的2,2’‑联吡啶;所述的添加剂是锰粉、锌粉、亚磷酸二乙酯、苯基亚磷酸乙酯、乙酸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方法简单,原料便宜、易得,操作简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领域,涉及E式甲基苯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β-甲基取代的芳基乙烯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产物、药物分子和香料中 ((a)Dewick,P.M.Medicinal Natural Products-A Biosynthetic Approach,3rd ed.;Wiley:Chippenham,2009;pp 156–159.(b)Petersen,M.;Hans,J.;Matern,U. Biosynthesis ofPhenylpropanoids and Related Compounds.In Annual Plant Reviews, 2nd ed.;Wink,M.,Ed.;Wiley-Blackwell:Oxford,2010;Vol.40,pp 182–257.(c) Chapuis,C.;Jacoby,D.Catalysis in the Preparation of Fragrances and Flavours.Appl. Catal.,A2001,221,93–117.)。由于通过引入烯丙基制备烯丙基芳烃相对简单,因此工业上合成β-甲基取代的芳基乙烯类化合物最常见的合成方法是从易获得的烯丙基芳烃前体出发,通过烯烃的异构化来实现。
目前已报道的双键异构化的方法主要包括碱催化和过渡金属催化 (Isomerizationof Allylbenzenes.Chem.Rev.2015,115,5462–5569;and references cited therein):
目前工业上大量制备的路线是使用过量的碱在200℃高温下反应,反应成本较低,但是反应条件较为剧烈,同时产物的双键顺反构型比例也不是很理想 (~80:20E/Z)。(GreenChem.2002,4,607–610.)。
作为替代路线,通常来讲,使用过渡金属催化能克服以上问题(综述详见 Larsen,C.R.;Grotjahn,D.B.“The Value and Application of Transition Metal CatalyzedAlkene Isomerization in Industry”in Applied Homogeneous Catalysis withOrganometallic Compounds;Cornils,B.;Herrmann,W.A.;Beller,M.;Paciello,R.,Eds.;Wiley-VCH:Weinheim,Germany,2017;Vol.4,pp.1365–1378.)。
2009年Lindhard报道了钯氢催化的烯烃异构化,反应温度需要加热到80℃。(J.Am.Chem.Soc.2010,132,7998–8009)。
2011年Wangelin报道了铁催化的烯烃异构化。(ChemCatChem2011,3, 1567–1571)。
2015年Hilt报道了钴催化的烯烃异构化,反应使用到10mol%的催化剂。(Angew.Chem.,Int.Ed.2015,54,801–804)。
2017年Kegnas报道了镍钴的纳米颗粒催化剂实现了烯烃异构化,催化剂当量较高(8mol%),反应温度需要加热到140℃。(ChemCatChem2017,9, 2930–29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38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个性化精准用药推荐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视频内容重复判断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