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钼铜复合材料镀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5361.9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5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芮修平;孙林;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国基南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28/02 | 分类号: | C23C28/02;C23C18/16;C23C18/18;C23C18/32;C25D3/12 |
代理公司: | 32203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211153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二胺四乙酸钠 钼铜复合材料 冰乙酸 乙酸钠 磷酸 除油 镀镍 活化 镀层结合力 过氧化氢的 混合水溶液 热处理 过氧化氢 刻蚀液 嵌入的 氧化膜 预镀镍 镀覆 刻蚀 钼铜 去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钼铜复合材料镀覆方法,包括除油、刻蚀、活化、预镀镍、镀镍、热处理、除油、活化、镀镍步骤,其中刻蚀液为乙二胺四乙酸钠、乙酸钠、过氧化氢、冰乙酸和磷酸的混合水溶液;乙二胺四乙酸钠的浓度为1~15 g/L,乙酸钠的浓度为15~30 g/L,过氧化氢的浓度为400~600 ml/L,冰乙酸的浓度为20~40 ml/L,磷酸的浓度为20~50 ml/L。本发明能够有效去除钼铜表面嵌入的杂质和氧化膜,解决钼铜复合材料镀层结合力不良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表面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钼铜复合材料镀覆方法。
背景技术
钼铜复合材料是一种由钼和铜两种互不固溶的金属构成的合金,是一种粉末冶金复合材料。钼铜复合材料结合了钼的高强度、高硬度、低膨胀系数、耐高温和铜的高导电、高导热性能,拥有极好的加工性能。更为重要的是该材料可以通过改变钼、铜的相对含量来设计材料的密度、导热性及热膨胀性等,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因此,钼铜复合材料在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钼铜复合材料表面镀镍的主要目的是:(1)保护基材。由于钼铜的高温耐蚀性和耐氧化性能都不是很好,铜易氧化,钼在温度高于400℃时,极易氧化。同时钼的氧化物在温度高于600℃时,会显著挥发。因此高温下使用的电子封装钼铜复合材料必须在表面镀镍,以保护基材。(2)改善钼铜复合材料的焊接性能。钼铜复合材料常常作为热沉、载体等与其他材料进行焊接,而钼铜复合材料本身的焊接性能较差,因此要通过表面镀镍来改善其焊接性能。
钼铜复合材料镀覆工艺然存在问题主要有:(1)钼铜复合材料是一种粉末冶金复合材料,且钼铜互不固溶,使得钼铜复合材料致密度低,组织中存在较多孔隙,使得镀层与基体结合强度低;(2)钼铜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要得到细密的钼粉和铜粉,需要使用氧化铝和二氧化硅作为磨料实行精磨,该类磨料多棱角,并且比较硬度高,而铜硬度低,在精磨过程中极易嵌入铜粉中,造成了钼铜复合材料中铜富集的区域表面嵌有细小的磨料,如果镀覆前没有将表面的磨料颗粒去除干净,镀后镀层就容易产生起皮或起泡现象;(3)粉末冶金制备过程中,钼铜复合材料烧结盛放工具为石墨盒,石墨盒在高温烧结过程中,易造成烧结炉污染,使得碳元素沉积在材料表明,如果镀覆前没有去除表面的碳元素,极易造成镀覆形成针孔和起泡。
钼铜复合材料镀覆的难点:(1)钼铜复合材料是一种粉末冶金复合材料,制作过程中表面容易嵌入磨料杂质,而且钼和铜的化学电位差别很大,要找到一种可靠的去除表面加工层的工艺,并且在去除表面加工层的同时,不会导致铜过腐蚀,难度较大;(2)钼铜复合材料基材致密度较低,有较多的剩余孔洞,因此钼铜基材上不能直接电镀得到较厚且结合力良好的镀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钼铜复合材料镀覆方法,以使钼铜复合材料的表面获得结合力良好的镀层。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钼铜复合材料镀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除油:去除钼铜复合材料表面油污及手指印,纯水超声洗净;
(2)刻蚀:将钼铜复合材料置于刻蚀液中1~5 min,使钼铜复合材料表面覆盖红棕色氧化膜,纯水超声洗净;刻蚀液为乙二胺四乙酸钠、乙酸钠、过氧化氢、冰乙酸和磷酸的混合水溶液,其中,乙二胺四乙酸钠的浓度为1~15 g/L,乙酸钠的浓度为15~30 g/L,过氧化氢的浓度为400~600 ml/L,冰乙酸的浓度为20~40 ml/L,磷酸的浓度为20~50 ml/L;
(3)活化:将刻蚀后的钼铜复合材料置于盐酸中,室温活化2~5 min,纯水超声洗净;
(4)预镀镍:将活化后的钼铜复合材料置于预镀镍溶液,镀镍时间2-5 min,使镀层厚度为0.3~0.5 μm,纯水超声洗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国基南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国基南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53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