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香烟导液芯用混合纤维无纺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6847.4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0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H1/4382 | 分类号: | D04H1/4382;D04H1/732;D04H1/485;D04H1/49 |
代理公司: | 31001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俊 |
地址: | 2016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塑性纤维 预氧丝纤维 金属纤维 耐温性 制备 混合纤维网 混合纤维毡 电子香烟 混合纤维 导液芯 无纺毡 蓬松 烘燥 导电性 成形加工性 热熔粘合性 机组 开松混合 气流成网 吸液倍率 直接通电 缠结 导液 放入 水刺 芯吸 轧机 轧压 贮液 发热 送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香烟导液芯用混合纤维无纺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混合纤维无纺毡由金属纤维、预氧丝纤维和热塑性纤维混合而成,其单位面积质量为80‑130g/m2,吸液倍率为1‑3倍,芯吸高度为1‑3cm。制备方法为:将金属纤维、预氧丝纤维和热塑性纤维开松混合均匀后进入气流成网机组,得到蓬松混合纤维网;将蓬松混合纤维网送入水刺机组进行缠结加固,烘燥后得到混合纤维毡;将烘燥后的混合纤维毡放入轧机中轧压即可。该发明利用金属纤维的耐温性和导电性,预氧丝纤维的耐温性和较好的成形加工性,以及热塑性纤维在高温下的热熔粘合性,制备具有可直接通电发热、导液速度快、贮液量大、耐温性高的电子香烟导液芯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纤维无纺毡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子香烟导液芯用的耐高温、高导液性的导电纤维无纺毡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性纤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香烟是通过雾化等手段,将尼古丁等变成蒸汽后,让用户吸食的一种产品。一般的电子香烟主要由盛放尼古丁溶液的烟管、蒸发雾化装置和电池3部分组成,其中的蒸发雾化装置通过导液芯将烟管中的溶液不断输送到高温电阻丝雾化部分,将液态尼古丁转变成雾气,从而让使用者在吸时有一种类似吸烟的感觉,实现“吞云吐雾”。最早的导液芯基本都使用棉纤维,因为易燃、不耐高温,在抽吸过程中容易发生烧焦问题。其它的有机纤维,则存在对尼古丁液体的吸液和导液能力差,在抽吸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因无溶液干烧而产生的烧焦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电子香烟导液芯不耐温易烧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香烟导液芯用混合纤维无纺毡,其特征在于,由金属纤维、预氧丝纤维和热塑性纤维混合而成,其单位面积质量为80-130g/m2,吸液倍率为1-3倍,芯吸高度为1-3cm。
优选地,所述金属纤维为不锈钢纤维和铁铬铝纤维中的任意一种。其纤维越细,越有助于提高贮液量和芯吸高度,以及导电性。但金属纤维过细,其成网性能变差。
优选地,所述热塑性纤维为涤纶、丙纶、锦纶、乙纶、芳纶和PPS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涤纶。
优选地,所述金属纤维、预氧丝纤维、热塑性纤维的重量比为7:2:1-5:3:2。金属纤维的含量越高,导液芯的电阻越小。
优选地,所述预氧丝纤维的截面为异型,有助于提升导液芯的芯吸高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电子香烟导液芯用混合纤维无纺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金属纤维、预氧丝纤维和热塑性纤维按比例加入到混合开松机内,开松混合均匀后进入气流成网机组,得到单位面积质量为80-130g/m2的蓬松混合纤维网;
步骤2):将蓬松混合纤维网送入水刺机组进行缠结加固,烘燥后得到混合纤维毡;
步骤3):将混合纤维毡放入烘箱中烘燥;
步骤4):将烘燥后的混合纤维毡放入轧机中轧压,取出后即得电子香烟导液芯用混合纤维无纺毡。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水刺机组有5道加压水刺工序进行加固,压力依次为2-3MPa、5-7MPa、7-10MPa、7-10MPa、3-5MPa。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烘箱的设定温度为热塑性纤维的熔点Tm±10℃范围内,烘燥时间为2-4min。合理控制烘箱温度和时间,以调节热塑性纤维的熔融程度,从而得到满足吸液和导液性能的导液芯。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轧机的压力为3-5MPa,轧压时间为0.5-1min。合理控制轧压压力和时间,以调节纤维毡的孔隙率,从而得到满足吸液和导液性能的导液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68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