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拥塞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7282.1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1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01 | 分类号: | H04L12/801;H04L12/24 |
代理公司: | 11291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冉玲芬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拥塞 网络性能参数 历史网络 性能参数 存储介质 电子设备 获取通信 通信领域 通信网络 准确率 拥塞 输出 网络 | ||
本公开关于一种网络拥塞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领域,用以提高网络拥塞识别的准确率。所述网络拥塞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通信网络中用于表征网络拥塞情况的网络性能参数;将所述网络性能参数输入到预先训练的网络拥塞识别模型中进行识别,根据所述网络拥塞识别模型输出的识别结果,确定所述通信网络是否拥塞,其中,所述网络拥塞识别模型是基于历史网络性能参数以及所述历史网络性能参数对应的网络拥塞结果训练生成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拥塞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网络领域,网络拥塞情况的判定是很多上层控制算法的基础。网络拥塞的判定过于保守,会大大降低网络带宽利用率,网络拥塞判定过于激进,则会导致网络传输延迟增大、丢包现象情况严重,甚至网络瘫痪。因此,如何准确的判定网络拥塞,对提升整体网络性能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判别网络拥塞。方式一,检测网络中是否发生丢包现象,在确定实际网络中发生丢包时,确定网络拥塞。方式二,检测网络传输时延,在确定网络传输时延大于一定阈值,确定网络拥塞。
针对方式一,实际网络中发生丢包的原因很多,尤其在无线网络下,随机丢包、信道干扰、信号衰减等都会导致丢包现象产生,但是网络却不一定发生拥塞。因此,单纯基于丢包现象进行网络拥塞判定的方法,很容易造成误判。
针对方式二,在基于传输时延的网络拥塞判定中,如何设置判定网络拥塞的传输时延阈值非常困难,并且经常设置不合理,这主要是因为网络环境的复杂,导致真正发生网络拥塞时的传输时延值差异会非常大,通过设置单一的阈值难以覆盖所有的情况。此外,网络的传输时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传输时延发生变化时,如果用于判定网络拥塞的传输时延阈值不做更新,很容易造成误判或漏判。
综上所述,现有的网络拥塞判别方法,均不能准确的判定出网络拥塞,容易造成误判或漏判。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拥塞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提高网络拥塞识别的准确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网络拥塞的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通信网络中用于表征网络拥塞情况的网络性能参数;
将网络性能参数输入到预先训练的网络拥塞识别模型中进行识别,根据网络拥塞识别模型输出的识别结果,确定通信网络是否拥塞,其中,网络拥塞识别模型是基于历史网络性能参数以及历史网络性能参数对应的网络拥塞结果训练生成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拥塞的确定方法,基于历史网络性能参数训练生成的网络拥塞识别模型对当前网络拥塞情况进行识别,并根据该模型的识别结果,确定网络是否发生拥塞,与现有技术中通过丢包率或网络传输时延判定网络是否拥塞的方式相比,网络拥塞的识别模型基于历史网络性能参数以及历史网络性能参数对应的网络拥塞结果训练生成,其可以涵盖更多的网络情况,因此,通过网络拥塞的识别模型对表征网络拥塞情况的网络性能参数进行识别,能够减小网络情况不同造成的判定参数改变所导致的误判现象,提高网络拥塞识别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网络性能参数包括:发送码率、接收码率、传输时延以及丢包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拥塞的确定方法,通过基于与网络拥塞相关联的多个因素,进行网络拥塞判定,在进行网络拥塞判定时,结合更多的参数,能够提高网络拥塞识别的准确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预先训练的网络拥塞识别模型采用以下步骤训练生成:
获取通信网络的多组历史网络性能参数以及每组历史网络性能参数对应的网络拥塞结果;
将多组历史网络性能参数划分为第一部分历史网络性能参数和第二部分历史网络性能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72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