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土壤微生物修复剂收集放大循环利用一体化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91572.3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6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杜显元;陈宏坤;王列;张坤峰;郑瑾;陈昌照;于文赫;宋权威;宋佳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B09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蕾;周达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 微生物 修复 收集 放大 循环 利用 一体化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微生物修复剂收集放大循环利用一体化装置及方法,本发明的装置包括补水单元、加液单元及回收循环单元,加液单元包括利用土壤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石油污染物气体来循环培养微生物修复剂的发酵罐、加液泵;补水单元包括补水管线,补水管线下游端连接加液单元的发酵罐以及待处理土壤石油污染土壤;回收循环单元包括收集孔板和自吸泵,收集孔板放置在待处理石油污染土壤设置的废液收集坑内,使废液集中流入到废液收集坑内;自吸泵的上游端连接废液收集坑,下游端连接发酵罐。本发明适用于石油污染土壤异位修复,通过本发明可将土壤修复过程中的微生物修复剂注入、补水、及渗滤液回收利用三种功能于一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关于一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剂收集放大循环利用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国家对土壤、地下水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随着土壤修复技术的兴起,异位修复技术已经十分普及,其是国内外公认的绿色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之一。在异位修复技术中,对污染土壤进行加药,实现内部微流场的改善,提高污染物的生物可给性,促进石油微生物的生物降解过程,大幅度提高微生物的除油效果。
但是,现有的对污染土壤进行加药的技术只能单方向往污染土壤中注入微生物修复剂,无法精确控制注入量,极易造成微生物修复剂注入过量,不但浪费微生物修复剂、增加成本,而且会导致土壤底部微生物修复剂聚集造成环境潮湿,影响微生物降解过程,不利于污染土壤治理。土壤修复过程中出现废液又造成了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剂收集放大循环利用一体化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剂收集放大循环利用一体化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剂收集放大循环利用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包括补水单元、加液单元及回收循环单元,其中:
加液单元包括利用土壤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石油污染物气体来循环培养微生物修复剂的发酵罐、用于向发酵罐中加液的加液泵以及用于将发酵罐中微生物修复剂输出到待处理石油污染土壤的加液泵;
补水单元包括补水管线,补水管线的上游端用于连接水源,下游端连接加液单元的发酵罐以及待处理石油污染土壤,可实现对发酵罐补水及对土壤堆补水;
回收循环单元包括收集孔板和自吸泵;收集孔板放置在待处理石油污染土壤设置的废液收集坑内,将土壤与废液分开,使废液集中流入到废液收集坑内;自吸泵的上游端连接插入在废液收集坑内的收集管道,下游端通过管线连接加液单元的发酵罐。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的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剂收集放大循环利用一体化装置中,加液单元包括串联的I型发酵罐、II型发酵罐、III型发酵罐,并设有I型加液泵、II型加液泵、III型加液泵;其中,I型发酵罐是用于微生物培养,I型发酵罐中的微生物培养液由I型加液泵输出到II型发酵罐中进行放大,待放大完毕后再由II型加液泵输出到III型发酵罐中进行二次放大,二次放大后的微生物修复剂通过III型加液泵输出到待处理石油污染土壤。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的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剂收集放大循环利用一体化装置中,土壤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石油污染物气体分别用于微生物培养和放大过程爆气。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的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剂收集放大循环利用一体化装置中,加液单元还包括旋涡气泵,用于将土壤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石油污染物气体循环泵入发酵罐进行曝气,提高微生物活性和对污染物的适应性。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的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剂收集放大循环利用一体化装置中,土壤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石油污染物气体包括抽提气体和/或逸散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15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过床滑板
- 下一篇:一种制备液晶调光器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