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铜复合带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92897.3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3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潘建军;丁天然;马佳;纠永涛;侯江涛;郝庆乐;李胜男;于新泉;刘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9/16 | 分类号: | B22D19/16;B21C37/04 |
代理公司: | 41120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真真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铜 复合带 复合坯料 铜板 制备 滚压 贵金属材料 真空熔炼炉 表面杂质 浇铸模具 铜板轧制 真空扩散 真空条件 剪切 结合度 银溶液 熔炼 裁剪 裁切 除气 去除 银锭 浇铸 模具 冷却 取出 全程 节约 | ||
一种银铜复合带制备方法,所述具体方法为:1)、将铜板轧制,表面做滚压处理后裁剪,清理表面,将铜板固定在浇铸模具中;2)、将银锭在真空熔炼炉中进行二次除气熔炼,浇铸到准备好的模具中,使银溶液包裹铜板,取出冷却,去除表面杂质,在温度为400‑650℃下进行真空扩散处理,得银铜复合坯料;3)将步骤2)中的银铜复合坯料在剪切机上,进行宽度裁切,得银铜复合带。本发明在制备银铜复合带过程中全程是在真空条件下完成,避免了材料氧化的问题,其结合度较高,节约了贵金属材料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铜复合带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铜复合带做为纯银带的替代材料,在低压电器和熔断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既保持了原来银带的快速熔断性,又节约了材料成本, 是一种目前理想的替代纯银熔断的材料。目前制造银铜复合带的制备方法一是需要在氩气气氛保护的加热炉内保温加热一定时间后, 再从炉内取出轧制复合,其存在的缺点是:对气氛保护炉设备保护效果要求高,在轧制过程中材料易产生氧化,复合材料结合强度稳定性较差,其制造设备能力要求高,材料制造长度短,不适合大批量制造;二是在其结合处需加制钎焊料,其缺点是结合处钎焊熔焊完全性不稳定,增加焊料制造难度大;三是采用液压机加压制复合,再热处理、轧制,其存在的缺点是:设备要求高,其模具热压装置使用寿命有限,操作难度大,制作效率低,加工成本高,四是机械镶嵌后,采用大的轧制量,来实现银铜复合,本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对板材表面洁净度要求高,而且银铜界面结合不可靠。
基于上述,现有的技术中基本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复合过程材料易氧化,结合强度较差,不适合银铜类材料复合;二、材料成品率较低,从而使材料加工费用较高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开发复合强度良好、制造成本低的复合带加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低成本,高可靠性的银铜复合带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银铜复合带制备方法,所述具体方法为:
1)、将铜板轧制,表面做滚压处理后裁剪,清理表面,将铜板固定在浇铸模具中;
2)、将银锭在真空熔炼炉中进行二次除气熔炼,浇铸到准备好的模具中,使银溶液包裹铜板,取出冷却,去除表面杂质,在温度为400-650℃下进行真空扩散处理,得银铜复合坯料;
3)将步骤2)中的银铜复合坯料在剪切机上,进行宽度裁切,得银铜复合带。
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1)中铜板轧制后的厚度为10-80mm,表面滚压处理后得到直径为1-5mm的多个压坑,相邻两个压坑间距为3-10mm。
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1)中铜板的裁剪长度为200-1000mm,宽度为20-100mm。
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2)中真空熔炼炉的真空度为0.01-0.05Pa,待银锭完全熔化后,静置30min进行除气,继续升温至980-1020℃时,将银锭浇铸到步骤1)中的模具中,使银溶液将铜板包裹。
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2)中银溶液浇注前先将铜板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650-850℃。
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2)中真空扩散处理的真空度为0.01-0.05Pa,压力为10-20MPa,扩散时间为5-10h。
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2)中坯料真空扩散处理后,经轧机上进行一次轧制,一道次加工率为20-50%,当轧制到厚度小于0.6mm时,上六辊轧机进行二次轧制,二道次加工率为15-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28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