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Gompertz模型的卵形鲳鲹体质量育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01582.4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1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殿昌;刘宝锁;江世贵;郭华阳;张楠;郭梁;朱克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95 | 分类号: | A01K61/95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gompertz 模型 卵形 体质 育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Gompertz模型的卵形鲳鲹体质量育种方法,测定卵形鲳鲹选育群体的多次体质量数据,建立每尾鱼体体质量的Gompertz模型,计算每尾鱼体的体质量生长速率最优值,结合微卫星标记构建的加性遗传相关矩阵,计算每尾鱼体的体质量生长速率育种值,根据体质量生长速率育种值选留候选亲本,并设计候选亲本的交配方案,完成卵形鲳鲹体质量育种。本发明方法能培育出卵形鲳鲹快速生长新品系,避免近亲交配,提高育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动物育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Gompertz模型的卵形鲳鲹体质量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卵形鲳鲹(Trachinotusovatus)俗称金鲳、黄腊鲳和红三黄腊鲳等,为暖水性、广盐性、洄游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海、印度洋、地中海等热带、亚热带海域,属于肉食性鱼类,其群聚摄食行为凶猛,经驯化后能够摄食口径适合的商品配合饲料。卵形鲳鲹是一种优质的海水食用鱼,生长迅速,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已成为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沿海地区重要的海水鱼养殖品种之一。然而,随着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近亲繁殖带来的生长缓慢和种质退化等问题逐渐显露,开展卵形鲳鲹生长性状遗传育种工作已迫在眉睫。
体质量是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工作的重要选育指标,直接影响其经济价值。目前一般以某一特定时间点(具体日龄或者收获日期等)的体质量作为目标性状,结合个体系谱信息,运用线性混合模型估算体质量遗传参数,往往只考虑一个时间点的个体体质量育种值,未能纵向全面评估其个体育种潜力。体质量生长速率也是衡量整个鱼体养殖过程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体质量生长速率是最终体质量、初始体质量的差值再与相应生长时间的比值,由于只考虑了初始和最终体质量数据,导致无法准确估算鱼体生长速率,不利于进行鱼体生长速率的遗传改良。上述两种策略均忽略了整个生长阶段的鱼体动态发育过程,未能准确选育出生长性状优良的个体进行育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Gompertz模型的卵形鲳鲹体质量育种方法,解决现有卵型鲳鲹大规模养殖过程中,近亲繁殖导致品种生长缓慢和种质退化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Gompertz模型的卵形鲳鲹体质量育种方法,测定卵形鲳鲹选育群体的多次体质量数据,建立每尾鱼体体质量的Gompertz模型,计算每尾鱼体的体质量生长速率最优值,结合微卫星标记构建的加性遗传相关矩阵,计算每尾鱼体的体质量生长速率育种值,根据体质量生长速率育种值选留候选亲本,并设计候选亲本的交配方案,完成卵形鲳鲹体质量育种。
本发明中,卵形鲳鲹选育群体的亲本是选育F3代个体。
本发明中,所述卵形鲳鲹选育群体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将卵形鲳鲹选育F3代个体进行亲鱼营养强化和性腺促熟催产,获得受精卵,再进行苗种培育和海区养殖。
进一步地,苗种培育是在室内玻璃纤维桶的工厂化培育,苗种培育时间为40天。
亲鱼营养强化混合投喂冰鲜鱿鱼、杂鱼、鲣鱼和复合维生素。
亲鱼性腺促熟催产的催产试剂由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号(LRH-A2)和促排卵素3号(LRH-A3)按比例配制。
优选地,亲鱼性腺促熟催产的催产试剂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使用剂量为1000IU/kg,促排卵素2号(LRH-A2)和促排卵素3号(LRH-A3)使用量均为10mg/kg。
本发明中,测定卵形鲳鲹选育群体多次体质量数据的方法是通过利用PIT电子标记进行个体标记,定期测量每尾标记鱼体体质量数据。
进一步地,利用PIT电子标记进行个体标记时鱼体初始体质量范围为20-30g。
进一步地,所述PIT电子标记规格为1.4×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15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