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动控制行驶的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2931.4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8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詹继杨;李翕晶;何滨化;饶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精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2D15/02;B60T7/22;B60T7/16;B60R11/02;B62D6/00;B62D137/00 |
代理公司: | 33314 浙江和纳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秦玉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导航传感器 驱动制动装置 自动转向装置 避障装置 自动导航 行驶 驱动电机控制器 保护装置 高度实时监测 自动升降装置 避障传感器 车身控制器 车辆前方 车辆设置 电动推杆 动作识别 方向识别 供给机构 转向动力 自动驾驶 自动升降 自动行驶 障碍物 保证 车架 车体 磁钉 制动 户外 电机 激光 反馈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动控制行驶的车辆,包括车架、自动转向装置、驱动制动装置、自动导航避障装置。车身控制器连接并控制自动转向装置、驱动制动装置、自动导航避障装置,车辆设置的RFID读卡器和磁钉导航仪来实现车辆的道路方向识别和动作识别,激光避障传感器检测车辆前方的障碍物,自动升降装置离地高度实时监测反馈,可以有效的保证户外行驶中,可以有效的保证户车辆外行驶中,磁导航传感器及RFID读卡器的离地高度处于20‑40mm;通过自动升降保护装置可以将磁导航传感器及RFID读卡器模块缩回到车体内部,通过驱动电机控制器和电动推杆保证电机自动行驶和制动,转向动力供给机构实现车辆在自动驾驶状态下的转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控制行驶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身控制器:body control module,简称BCM,又称为车身电脑body computer,在汽车工程中是指用于控制车身电器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具备的功能如下:1)接收传感器或其他装置输入的信息,将输入的信息转变为微处理器所能接收的信号;2)存储、计算、分析处理信息,分析输出值所用的程序,存储该车型的特点参数、运算中的数据(随存随取)、存储故障信息;3)运算分析。根据信息参数求出执行命令数据,将输入的信息与标准值对比,查处故障;4)输出执行命令。将弱信号转变为执行命令,输出故障信息,自我修正。
现在一些恶劣的工业工作环境中含有如: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电磁辐射等比较危险不适合人工作业的有害物质,或者大型企业中为控制人工成本,提高生产运输效率时,装备成高度自动化的无人仓库工厂,便产生了无人化、自动化物流的需求,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中如自动控制中心失效,特殊材料运输等,需要兼顾增加人工驾驶操作的功能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手动自动远程控制三合一车辆。 手动模式下由驾驶员手动操纵方向盘控制方向,自动模式下由车身控制器向电机控制器发送电机驱动使能CAN信号,控制电机驱动,行驶线路放置粘贴多个RFID卡片,每个RFID卡片对应的站点在系统内配置相应的动作,这些动作包括:加减速多档位车速前进、倒车、停车,远程控制模式下由车顶云台—高清摄像头加红外热能成像仪通过无线网络通信,控制远程对牵引车运行场景的监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可自动控制行驶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自动控制行驶的车辆,包括车架:包括车身框架和底盘,所述车身框架上设有驾驶室;
自动转向装置:包括转向输入机构、转向执行机构以及转向动力供给机构;
驱动制动装置:包括电动制动机构和动力机构;
自动导航避障装置:包括RFID读卡器、磁钉导航仪和激光避障传感器;
车身控制器:连接并控制自动转向装置、驱动制动装置、自动导航避障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转向输入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方向盘,转向管柱、转向输入轴。
作为优选,所述转向执行机构包括前桥大链轮盘以及设置在前桥大链轮盘底部的转向轮。
作为优选,所述转向动力供给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转向伺服减速舵机、联轴器、电磁离合器、舵机转矩输出轴;所述转向输入轴底端和前桥大链轮盘齿轮链条连接,所述转向输入轴中部与舵机转矩输出轴齿轮链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激光避障传感器数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车身框架顶部和底部,所述自动导航避障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车身框架上的监控云台和无线AP天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精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精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29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