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驳岸的边坡防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0353.9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6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兆彬;谭德远;李书焕;柴永生;张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都润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A01G20/00 |
代理公司: | 11544 北京金蓄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翠 |
地址: | 1014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坡 条带模块 河道 装入 封口 淤泥固化剂 边坡防护 防护技术 工程措施 河道清淤 生态防护 生态环境 土工格栅 物料来源 淤泥处理 淤泥清除 运输成本 重力自然 自然干化 传统的 草籽 挡槽 加筋 压叠 脱水 混凝土 杂物 岸边 铺设 种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驳岸的边坡防护方法,包括根据铺设面积准备需要的PET条带数量;将淤泥清除杂物后装入PET条带内;经过重力自然脱水后,将淤泥固化剂和需要种植的草籽装入PET条带中,之后将PET条带封口,自然干化后制得护坡条带模块;在河道驳岸底部设置L形混凝土挡槽,将护坡条带模块采取相互压叠堆码的方式进行护坡,每2~4层护坡条带模块之间采用土工格栅间隔加筋固定,直至完成整个河道驳岸的护坡。本发明同时解决了河道驳岸边坡生态防护和河道清淤淤泥处理问题,相比传统的驳岸防护技术,大大精简工程措施,减少了运输成本和物料来源,具有积极的生态环境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边坡防护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驳岸的边坡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城市河道整治及黑臭水体综合治理逐渐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河道的综合治理可以增强城市防洪能力、提高河道生态景观、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生态格局。河道综合整治的首要技术问题是河道清於和驳岸整治。
传统河道护岸手段以硬质护岸为主,运用混凝土、浆砌石块等硬质材料,主要功能为防洪、排涝、引水和航运等,往往忽略河道的生态、景观等功能。长期如此引起河道淤泥拥堵、河道水动力不足、水质富营养化等一系列问题。以硬质护岸为主的传统河道护岸手段,目前已不作为城市河道驳岸整治的主要方式。
生态驳岸由于具有明显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越来越受到认可和推广,成为目前河道驳岸整治中运用的主要方式之一,生态驳岸较为常用的技术方法有:生态袋、土工格栅、生态砖、石笼格宾网等。但是,目前常用的生态驳岸方法中存在工期耗时长、物料运输及施工成本高等问题,同时河道清於成本也较高,且清理的淤泥重金属含量较高,且难以回收利用,使得生态驳岸的推广仍具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河道驳岸的边坡防护以及实现河道清淤淤泥的原位再利用等问题,提出一种河道驳岸的边坡防护方法,通过利用河道清淤出来的淤泥作为主要填充物料,经过脱水、添加固化剂和植物地被草籽,直接堆叠到河道驳岸,实现驳岸防护和植被复绿,同时解决河道淤泥堆放及其中重金属的固化治理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驳岸的边坡防护方法,所述边坡防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河道驳岸的坡度和坡长计算需要铺设坡段的面积,并根据铺设面积准备需要的PET条带数量;
B、将河道清淤出来的淤泥清除杂物后装入PET条带内并使淤泥充满PET条带;
C、经过重力自然脱水后,将淤泥固化剂和需要种植的草籽装入PET条带中,并与自然脱水后的淤泥混合均匀且填满PET条带,之后将PET条带封口,自然干化24小时左右后制得护坡条带模块;
D、在河道驳岸底部设置L形混凝土挡槽,将所述护坡条带模块采取相互压叠堆码的方式进行护坡,将上下层之间的护坡条带模块之间错位铺设且部分压合码放成台阶状;
E、每2~4层护坡条带模块之间采用土工格栅间隔加筋固定,直至完成整个河道驳岸的护坡。
优选地,在步骤C中,固化剂的添加量为淤泥重量的0.5~3%。
优选地,所述L形混凝土挡槽的长度为80~100cm,高度为30~40cm。
优选地,所述土工格栅的形态为长条形,所述土工格栅的加固间距为1.5~2m。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的河道驳岸的边坡防护方法通过利用PET条带装填淤泥然后脱水固化,并在其中一次性添加固化剂和草籽,在河道驳岸堆叠加固,同时解决了河道驳岸边坡生态防护和河道清淤淤泥处理问题,相比传统的驳岸防护技术,大大精简工程措施,减少运输成本和物料来源,具有积极的生态环境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都润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都润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03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