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埋脂溶性维生素的乳液凝胶及其基于脉冲电场的生产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011058.5 申请日: 2019-10-23
公开(公告)号: CN110693003A 公开(公告)日: 2020-01-17
发明(设计)人: 曾新安;陈博儒;蔡锦林;韩忠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A23L29/20 分类号: A23L29/20;A23L29/30;A23L33/15;A23L5/30
代理公司: 44245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唐善新
地址: 51064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脂溶性维生素 脉冲电场 乳液凝胶 水浴加热 粗乳液 混合液 包埋 乳液 弹性模量 冷却 溶解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甲基纤维素溶液 脉冲电场处理 高速剪切机 高压均质机 甲基纤维素 淀粉分子 缓慢释放 均质处理 网络结构 剪切 食用油 糊化 水中 脱气 淀粉 生产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包埋脂溶性维生素的乳液凝胶及其基于脉冲电场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是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溶解于水中,水浴加热,搅拌至完全糊化溶解,冷却至室温;加入溶有脂溶性维生素的食用油,得到混合液;使用高速剪切机和高压均质机对得到的混合液进行剪切和均质处理,得到粗乳液;将淀粉加入粗乳液中,搅拌均匀,得乳液;向乳液中加入甲基纤维素溶液,混合均匀后进行脉冲电场处理,水浴加热,脱气,冷却,得乳液凝胶。本发明脉冲电场促进甲基纤维素和淀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更易形成更利于包埋脂溶性维生素的网络结构,有效“包裹”脂溶性维生素,实现脂溶性维生素缓慢释放的目的。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包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脉冲电场生产包埋脂溶性维生素的乳液凝胶的方法,属于食品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脂溶性维生素是一类由长的碳氢链或稠环组成的聚戊二烯化合物的总称,其可分为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几大类,在调节生物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多数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从日常饮食中进行摄取。但脂溶性维生素是大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不溶于水,很难分散,机体内细胞吸收困难,极大地限制了其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且部分脂溶性维生素遇氧、遇酸及高温下不稳定,在热处理或贮藏过程中易受光、pH值和氧的影响,导致产品中营养素含量降低,其潜在的健康益处未得到充分实现。

为解决脂溶性维生素存在以上局限性,国内外学者相继将脂溶性维生素包埋在双亲性运载体系(乳液、脂质体、微胶囊或其修饰结构)的油脂相中,通过口服的方式被人体吸收和利用。但乳液到达小肠部位的前20min往往就已消化90%,过快的消化速率难以达到药物运载控释缓释的效果,使其缓释性能较差;且乳液在胃液中不稳定,其部分油脂在胃部就开始析出,以脂质形式存在的油脂到达小肠时难以迅速与油水界面的脂肪酶接触,抑制了其油脂的消化速率,从而降低了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乳液凝胶是指将乳液载入凝胶基质(蛋白质、淀粉、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中,形成稳定、均质、透明的凝胶网状结构。与液态乳液相比,乳液凝胶可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有效“包裹”脂溶性维生素,凝胶基质可进一步隔绝乳液中的芯材与环境中的氧气、光照等的接触,有利于乳液中营养素的保护,提高营养素在消化道中的稳定性,乳液凝胶中的脂肪消化程度和脂溶性维生素的体外生物可给率更高。

目前大部分研究都采用小分子表面活性剂或蛋白质作为乳化剂制备乳液,加入蛋白质或天然淀粉作为凝胶剂制备乳液凝胶。中国专利CN108669550A公开了一种肌原纤维蛋白乳液凝胶的制备方法,将蛋白储备液和黄原胶储备液混合搅拌2~4h,经热诱导制得凝胶。中国专利CN108822309A公开了一种纳米纤维微乳液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采用超声、匀浆机匀质等机械方法对纤维素进行预处理,再与微乳液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凝胶。中国专利CN108064976A公开了一种多糖乳液凝胶,将再生纤维素悬浮液与食用油均质得到食用油纤维素乳液,向乳液中加入可得然,搅拌加热冷却,得到多糖乳液凝胶。这些复合凝胶其制备多采用单纯搅拌形式将两种储备液混合均匀,反应时间长且不充分,制得的乳液凝胶稳定性差,包埋率低。鹿瑶等人利用葡萄糖酸-δ-内酯诱导的方法制备乳清分离蛋白乳液凝胶,需要控制热处理时间改变蛋白质的变性程度来调控乳液凝胶的微结构,易产生其他副产物。

这些方法的缺点在于:

1)在复合凝胶制备过程中仅采用单纯搅拌形式将两种储备液混合均匀,反应时间长且不充分

2)乳液凝胶稳定性差,包埋率低。

3)采用诱导法制备需要控制热处理时间改变蛋白质的变性程度来调控乳液凝胶的微结构,易产生其他副产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10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