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数据可视化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5168.9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1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丁彩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彩艳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可视化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在此公开了一种大数据可视化系统及方法;区域服务器用于暂存并汇总本区域内的数据信息,然后将数据信息传送至数据中心控制系统,数据中心控制系统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斜坡稳定性;数据中心控制系统同时还与消防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数据通信,当得出坡体险情需要消防人员维护时,数据中心控制系统会向消防智能控制系统传送数据,维护人员通过消防手持终端向消防智能控制系统反馈即时信息。本发明适合震后斜坡崩滑土体分块差异稳定性计算;本方法基于传递系数法基础上,考虑了坡体的5种破碎程度,对滑坡稳定性系数以及推力大小计算模型进行改进;该系统利于本领域人员对震后坡体进行大数据可视化分析与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可视化处理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对震后斜坡崩滑 土体分块差异稳定性计算的大数据可视化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地震的影响下,会发生坡体大量的土质斜坡崩滑灾害。斜坡崩 滑是不同破碎程度坡体的差异性滑动,而不是发生整体滑动,类似的地质 灾害也出现在一些地震影响的斜坡中。从工程实例可以发现崩滑边坡失稳 破坏与一般岩土边坡破坏有所不同,具有浅层性、多发性和重复性等特点。 斜坡崩塌体的厚度一般多在5m~7m,其后壁存在陡坎,影响范围与严重 程度比深层破坏小,但发生频率极高,且会重复发生。其导致原有斜坡发 生改变,并可能进一步引起深层破坏。目前,国内常用的滑坡稳定性计算 方法为传递系数法,其优点是借助于滑坡构造特征分析稳定性及剩余推力 计算,可以获得任意形状滑动面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的滑坡推力,且计算简 洁,但是在计算这类差异性滑动的崩滑的稳定性存在困难。传统的传递系 数法计算模型应用于这类崩滑斜坡稳定性计算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 是传统的方法将边坡作为整体,考虑统一计算形成的整体稳定性与实际破 碎分异的坡体不一致;其二是整体计算不能反映单块坡体的稳定性问题, 使得工程防治存在将崩塌“滑坡化”的问题,所以有必要研究土质崩滑斜 坡的稳定性计算方法。地震后发育大量的土质斜坡崩滑灾害,这一类型的 崩滑斜坡坡体较为破碎,厚度较小。传统的传递系数法计算模型应用于这 类崩滑斜坡稳定性计算时,存在将边坡整体计算及不能反映单块坡体稳定性的问题。另外,目前缺乏一套针对震后斜坡崩滑土体分块差异稳定性计 算的大数据可视化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本发明在此公开了一种 大数据可视化系统及方法;区域服务器用于暂存并汇总本区域内的数据信息, 然后将数据信息传送至数据中心控制系统,数据中心控制系统将获得的数据 进行分析并得出斜坡稳定性;数据中心控制系统同时还与消防智能控制系统 实现数据通信,当得出坡体险情需要消防人员维护时,数据中心控制系统会 向消防智能控制系统传送数据,维护人员通过消防手持终端向消防智能控制 系统反馈即时信息。本发明适合震后斜坡崩滑土体分块差异稳定性计算;本 方法基于传递系数法基础上,考虑了坡体的5种破碎程度,对滑坡稳定性系 数以及推力大小计算模型进行改进;该系统利于本领域人员对震后坡体进行 大数据可视化分析与处理。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大数据可视化系统,该系统用于对震后 坡体进行大数据可视化分析与处理,其包括数据中心控制系统、区域服务器、 室外智能管理终端、斜坡体摄像头、消防智能控制系统、消防手持终端;斜 坡体摄像头为多组,用于对区域内斜坡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多组斜坡体摄像 头分别与本区域内的室外智能管理终端连接通信,并由室外智能管理终端向 斜坡体摄像头发布相关指令控制其工作;同时,室外智能管理终端通过网络 与接收数据中心控制系统和区域服务器实现数据通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一种大数据可视化系统,室外智能管理 终端向斜坡体摄像头发布的指令包括定位指令、拍照指令、视频指令、录像 指令以及文字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彩艳,未经丁彩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51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