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集成电动车闪光器驱动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6062.0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0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郑权;田文安;曾承伟;李湘春;蓝龙伟;徐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锐联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7/28 | 分类号: | H05B47/28 |
代理公司: | 苏州通途佳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7 | 代理人: | 翁德亿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电动车 闪光 驱动 芯片 | ||
1.一种全集成电动车闪光器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的外部封装有四根引脚,分别为VCC引脚(PIN1)、OUT引脚(PIN2)、BEEP引脚(PIN3)和CEXT引脚(PIN4),所述驱动芯片的外围电路结构为所述VCC引脚(PIN1)与电池电源端(VDD)连接,所述CEXT引脚(PIN4)与所述OUT引脚(PIN2)之间连接有一个CEXT电容(1),所述BEEP引脚(PIN3)与所述电池电源端(VDD)之间连接有一个无源蜂鸣器(2),所述OUT引脚(PIN2)与接地端(GND)之间连接有灯泡(3);
所述驱动芯片的内部集成有包括CEXT电容充电模块(4)、基准电压源模块(5)、振荡器(6)、逻辑控制单元(7)、过温保护电路(8)、过流保护电路(9)、分频电路(10)、第一功率管驱动模块(11)以及第二功率管驱动模块(12)在内的若干个功能电路模块;
所述CEXT电容充电模块(4)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电源端(VDD)连接,所述CEXT电容充电模块(4)的输出端与所述CEXT电容(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CEXT电容(1)的输出端与所述振荡器(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振荡器(6)的输出端与所述分频电路(1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分频电路(10)的输出端与所述逻辑控制单元(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逻辑控制单元(7)的输出端分别与包括所述第一功率管驱动模块(11)和所述第二功率管驱动模块(12)在内的各功能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管驱动模块(11)的输入端还与所述电池电源端(VDD)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管驱动模块(11)的输出端经所述灯泡(3)与接地端(GND)连接,所述第二功率管驱动模块(12)的输出端与所述无源蜂鸣器(2)连接,所述无源蜂鸣器(2)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电源端(VDD)连接,所述无源蜂鸣器(2)的输出端经过所述灯泡(3)与接地端(GND)连接;所述基准电压源模块(5)的输出端分别与包括所述振荡器(6)、所述过温保护电路(8)及所述过流保护电路(9)在内的各功能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过温保护电路(8)和所述过流保护电路(9)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逻辑控制单元(7)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CEXT电容充电模块(4),负责为所述CEXT电容(1)充电,所述CEXT电容(1)则用于为所述驱动芯片内各个功能电路模块持续供电;
稳压二极管,负责将所述电池电源端(VDD)的高电压转换为可确保所述驱动芯片各功能电路模块正常工作的目标工作电压;
所述基准电压源模块(5),负责产生稳定的基准电压,为所述振荡器(6)提供电压参考,并实现所述驱动芯片内各功能电路模块运行在准确的工作状态;同时,所述基准电压源模块(5)内还包含有频率修调模块,所述频率修调模块负责完成输出频率的精准修调;
所述基准电压源模块(5)的结构包括基准核心电路和启动电路;
所述基准核心电路包括第三PMOS管(MP3)、第四PMOS管(MP4)、第一双极晶体管(Q1)、第二双极晶体管(Q2)、第四NMOS管(MN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所述第三PMOS管(MP3)和所述第四PMOS管(MP4)的源极分别接入所述电池电源端(VDD),所述第三PMOS管(MP3)和所述第四PMOS管(MP4)的漏级分别与所述第一双极晶体管(Q1)和所述第二双极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PMOS管(MP3)和所述第四PMOS管(MP4)的栅极同时与所述第二双极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双极晶体管(Q1)的发射极经所述第二电阻(R2)接入所述接地端(GND),所述第二双极晶体管(Q2)的发射极依次经所述第一电阻(R1)、所述第二电阻(R2)接入所述接地端(GND),所述第一双极晶体管(Q1)和所述第二双极晶体管(Q2)的基极同时接入参考电压端(Vref),所述第四NMOS管(MN4)的漏级接入所述电池电源端(VDD),所述第四NMOS管(MN4)的源极接入所述参考电压端(Vref),所述第四NMOS管(MN4)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三PMOS管(MP3)的漏级与所述第一双极晶体管(Q1)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三电阻(R3)连接在所述参考电压端(Vref)与所述接地端(GND)之间;
所述启动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MP1)、第二PMOS管(MP2)、第一NMOS管(MN1)、第二NMOS管(MN2)、第三NMOS管(MN3)和反相器,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源极接入所述电池电源端(VDD),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栅极与EN使能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源极接入所述接地端(GND),所述第二PMOS管(MP2)的源极接入所述电池电源端(VDD),所述第二PMOS管(MP2)的栅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PMOS管(MP2)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所述第三NMOS管(MN3)的漏极和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MN2)和所述第三NMOS管(MN3)的源极分别接入所述接地端(GND),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栅极与ENB使能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MN3)的栅极接入所述参考电压端(Vref),所述EN使能控制信号端通过反相器与所述ENB使能控制信号端连接;
所述振荡器(6),负责根据基准电压产生稳定的输出频率;
所述分频电路(10),负责将稳定的输出频率分别形成所述灯泡(3)和所述无源蜂鸣器(2)工作所需的输出频率;
所述逻辑控制单元(7),负责所述驱动芯片内各功能电路模块的工作状态的操控;
所述第一功率管驱动模块(11)和所述第二功率管驱动模块(12),分别负责所述灯泡(3)和所述无源蜂鸣器(2)的工作状态的操控;
所述过温保护电路(8),负责实时监测所述驱动芯片内各功能电路模块的温度情况,并在温度过高或温度恢复时产生过温信号或恢复信号给所述逻辑控制单元(7);
所述过流保护电路(9),负责实时监测所述驱动芯片内整体电路模块的电流情况,并在电流过大或电流恢复时产生过流信号或恢复信号给所述逻辑控制单元(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锐联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锐联芯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606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