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非对称加宽视觉诱导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7541.4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6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马永刚;华文龙;张阳;汤振农;吕宁生;杜志刚;项震宇;余永飞;宋栩微;卢浩;焦方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市公路管理局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F9/608;E01F9/619 |
代理公司: | 42102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321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诱导 加宽 弯道 公路隧道 小半径弯道 视线诱导 非对称 加宽段 隧道 钢化玻璃 交通安全设施 驾驶 视距 车道指示 道路中心 视觉诱导 弯道曲率 弯道行驶 行车安全 警示柱 网格线 侧壁 黄线 路侧 竖向 感知 行车 视觉 路段 | ||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设施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非对称加宽视觉诱导系统,包括内侧非对称加宽的弯道、设于隧道弯道路侧的警示柱的诱导设施、设于加宽段路侧的竖向车道指示标志的诱导设施、设于隧道弯道侧壁的视觉参照条的诱导设施、设于道路中心双黄线内的钢化玻璃路钮的诱导设施以及设于加宽段路面的网格线的诱导设施。将弯道的内侧加宽、并结合完善的视线诱导设计,本发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可以提高驾驶人在弯道行驶的行车视距、确保视线诱导的连续性、增强驾驶人对隧道弯道曲率的感知判断、提升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路段的行车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设施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非对称加宽视觉诱导系统。
背景技术
受地形、山区、工程投资预算等影响,我国中西部山区的公路线形较差、隧道较多。隧道内空间较为封闭、光环境较差,行车过程中驾驶人的视距视区受限。尤其是公路隧道线形差、照明条件低、交通设施不完备。特别在是小半径隧道弯道路段的视距不足,行车安全性较低,对交通出行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
在小半径隧道弯道路段行车时,因视距不足,驾驶人往往难以及时发现隧道对向来车,极易造成碰撞或刮撞。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小半径隧道弯道路段的事故率远高于全线的平均事故率。为解决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的交通安全问题,目前多通过弯道改直线或增强弯道照明等方法。但弯道改直线工程量大、经济性太差;增强弯道照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视距问题,效果有限。
结合目前的相关交通安全问题和现有方法的不足,本发明在弯道内侧进行非对称加宽以提高驾驶人在弯道行驶的行车视距,进行弯道段视线诱导设计来增强驾驶人对隧道弯道曲率的感知判断,旨在提供一种工程量小、诱导性好的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安全保障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非对称加宽视觉诱导系统,将弯道的内侧加宽、并结合完善的视线诱导设计,本发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可以提高驾驶人在弯道行驶的行车视距、确保视线诱导的连续性、增强驾驶人对隧道弯道曲率的感知判断、提升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路段的行车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非对称加宽视觉诱导系统,包括内侧非对称加宽的弯道、设于隧道弯道路侧的警示柱的诱导设施、设于加宽段路侧的竖向车道指示标志的诱导设施、设于隧道弯道侧壁的视觉参照条的诱导设施、设于道路中心双黄线内的钢化玻璃路钮的诱导设施以及设于加宽段路面的网格线的诱导设施。
进一步而言,所述内侧非对称加宽的弯道采用在小半径弯道内侧加宽,弯道外侧不变,内侧加宽范围为线形的直圆点至圆直点段加宽以满足视距要求,且加宽位置路面与行车道路面高度相同。
进一步而言,所述设于隧道弯道路侧的警示柱采用在弯道两侧的对称位置设置,且各相邻的警示柱间距为3m,同一横断面中弯道外侧的警示柱比内侧的警示柱高10cm,同一侧面中弯道圆中点处的警示柱最高、呈二次曲线向两端降低,同一侧面的警示柱的反光标记同样呈二次曲线向两端逐渐减小,同一侧面的警示柱的反光标记整体呈三角箭头形。
进一步而言,所述设于加宽段路侧的竖向车道指示标志的设置点为三处,分别在加宽段的直圆点、圆中点以及圆直点处的警示柱的外侧设置,竖向车道指示标志的内侧边缘距离警示柱应大于30cm。
进一步而言,所述设于隧道弯道侧壁的视觉参照条分别在加宽段的直圆点、圆中点以及圆直点处的外侧和内侧隧道侧壁设置,同一横断面的内侧视觉参照条低于外侧视觉参照条,外侧视觉参照条高度为隧道高度的2/3,内侧视觉参照条的高度为隧道高度的1/2,隧道外侧视觉参照条设置宽度为10-15cm,内侧视觉参照条宽度为7-10cm。
进一步而言,所述设于道路中心双黄线内的钢化玻璃路钮的设置间距为3m,且与道路两侧的警示柱交叉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市公路管理局,未经金华市公路管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75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