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输管道可控速的缓蚀剂涂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8147.2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0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曾德智;杨建起;程地奎;喻智明;罗世杰;张强;张新;罗江;张思松;于晓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新创能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7/08 | 分类号: | B05C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曹鹏飞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可控 缓蚀剂涂膜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输管道可控速的缓蚀剂涂膜装置,包括:可控速部件及涂膜器;可控速部件内部为高压储气筒,外周套设至少一个密封皮碗;高压储气筒的前端安装有速度控制阀和第一组旋转机构;后端安装有第二组旋转机构和第一连接环;高压储气筒外壁沿周向均匀安装有多个周向转动轴承和两组轴向转动轴承;涂膜器的筒体内部中空用来储存缓蚀剂,筒体外周设有出液槽和涂膜刷;筒体的前端设有第二连接环;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连接;当涂膜装置超过预设速度时,速度控制阀开启。该可控速部件的高压储气筒喷出的气体,能够使装置减速,控制运行速度低于特定值,涂膜器由涂膜刷携带缓蚀剂均匀涂于管道内壁;从而实现速度可控、自动涂膜和涂膜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储运管道防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输管道可控速的缓蚀剂涂膜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气田开采中,由于气体中经常含有大量酸性腐蚀气体以及高含硫气体,当管道内产生积液时,形成的酸性液体便会对管道产生严重腐蚀,使管道开裂以及穿孔,从而造成气体泄漏和管道破裂等严重事故。目前对管道内部进行缓蚀剂涂膜时,常在管道中送入两个清管器,从而在两个清管器之间加注缓蚀剂,并放入带有毛刷的涂膜器,随着清管器向前运动,涂膜器将旋转,毛刷将携带缓蚀剂涂在管道内壁。但在实际应用中,当清管器运行速度过快时,将导致密封皮碗的磨损加快,从而无法使两个清管器之间的缓蚀剂形成封闭液柱,造成缓蚀剂漏失,此现象在管道下坡时最为明显。此外当缓蚀剂被消耗至无法充满整个管道甚至更少时,由于毛刷的携带能力有限,同样将导致管道顶部涂膜的缓蚀剂质量无法保证,造成管道顶部的局部腐蚀。
发明专利CN105381933B公开一种集输管道缓蚀剂涂膜器。该装置的核心部件是放于两个清管器中间的带毛刷的涂膜器,在气体压力推动下清管器向前运动,涂膜器与清管器之间的缓蚀剂一起向前运动,旋转的涂膜器利用毛刷将缓蚀剂涂在管道内壁。但该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当清管器运行速度较快时,密封皮碗的磨损将增加,从而无法将缓蚀剂封存在两个清管器之间,使缓蚀剂漏失。此外,在涂膜过程中由于缓蚀剂的消耗,缓蚀剂在管道内的液面不断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毛刷的携带作用有限,将导致管道上部无法有效涂膜。且涂膜过程中,由于清管器与管壁的摩擦,后方清管器也会将预先涂好的缓蚀剂破坏。
美国专利US6874193公开一种喷射型缓蚀剂涂膜器。该装置的核心部件是依靠头部的喷嘴,喷嘴为文丘里喷嘴。该装置的原理是利用文丘里管使推动清管器运行的气体,在文丘里管出口变成低压高速气体,利用虹吸原理将管道的液体吸入喷嘴,液体由高速气体携带一起喷出形成喷雾,进而对管道内壁喷涂缓蚀剂。但该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严重受到清管器后方气体的影响,造成喷雾不稳定,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发明专利CN102266838公开一种集输管道缓蚀剂涂膜器。该装置主要是利用电池驱动电机,电机带动叶轮及其叶片旋转,利用叶片将管道下部的缓蚀剂携带并涂在管道内壁。但该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池电量有限,无法长时间运行,故无法广泛使用。
因此,如何克服涂膜刷的携带能力有限,现有缓蚀剂涂膜器在管道运行过程中速度过快造成缓蚀剂的漏失,以及涂膜不均匀,成为同行从业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集输管道可控速的缓蚀剂涂膜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输管道可控速的缓蚀剂涂膜装置,包括:可控速部件及涂膜器;其中:
所述可控速部件内部为高压储气筒;所述高压储气筒外周套设至少一个密封皮碗;
所述高压储气筒的前端安装有速度控制阀和第一组旋转机构;所述高压储气筒的后端安装有第二组旋转机构和第一连接环;第一组所述旋转机构从轴向速度分解出一个旋转速度使所述高压储气筒和所述速度控制阀旋转;
所述高压储气筒外壁沿周向均匀安装有多个周向转动轴承和两组轴向转动轴承;其中,每组轴向转动轴承包括多个在周向均匀分布的轴向转动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新创能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新创能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81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