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运输机器人垂直攀爬台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20790.9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4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昕;陈伏兵;王江涛;杨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61/10 | 分类号: | B62D61/10 |
代理公司: | 宁波高新区永创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4 | 代理人: | 孙青松 |
地址: | 2233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输 机器人 垂直 攀爬 台阶 方法 | ||
1.一种运输机器人垂直攀爬台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机器人包括:底盘框架(1)、驱动轮组(2)、驱动轮组驱动电机(3)、升降机构(4)、第一辅助轮组(5)、第二辅助轮组(6)、第三辅助轮组(7)和第四辅助轮组(8);
所述第一辅助轮组(5)和所述第四辅助轮组(8)安装于所述底盘框架(1)的两端;
所述第三辅助轮组(7)和所述第二辅助轮组(6)依次安装在所述底盘框架(1)的中部;
所述第一辅助轮组(5)、第二辅助轮组(6)、第三辅助轮组(7)和第四辅助轮组(8)用于所述运输机器人在攀爬台阶时起辅助移动功能;
所述驱动轮组(2)与所述驱动轮组驱动电机(3)驱动连接,并且所述驱动轮组(2)和所述驱动轮组驱动电机(3)与所述升降机构(4)传动连接;
所述升降机构(4)固定于所述底盘框架(1)上,所述升降机构(4)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组(2)和所述驱动轮组驱动电机(3)在所述底盘框架(1)上垂直升降运动;
所述驱动轮组(2)包括驱动轮(21)、驱动轮轴(22)、驱动轮顶板(23)、驱动轮滑杆(24)、驱动轮轴板(25)和驱动轮侧板(26);
所述驱动轮(21)套设于所述驱动轮轴(22)上,所述驱动轮轴(22)安装于所述驱动轮轴板(25)上,所述驱动轮侧板(26)安装于所述驱动轮轴板(25)两端,使驱动轮轴板(25)和驱动轮侧板(26)围成一个四边形;
所述驱动轮顶板(23)盖于所述四边形顶部,所述驱动轮滑杆(24)竖直安装于所述四边形四个角落,用于对所述四边形起到加强筋的作用;
所述驱动轮组驱动电机(3)安装于所述驱动轮顶板(23)上;
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升降电机(41)、升降主连接板(42)、升降轴(43)、升降螺母(44)、垂直轴承(45);
所述升降电机(41)固定于所述升降主连接板(42)上,所述升降轴(43)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轮顶板(23)上,所述升降螺母(44)套设于所述升降轴(43)上;
所述升降螺母(44)与所述升降电机(41)传动连接;所述垂直轴承(45)套设于所述驱动轮滑杆(24)上;
所述驱动轮组(2)还包括第一驱动轮组(201)和第二驱动轮组(202);
所述第三辅助轮组(7)和第二辅助轮组(6)均包括转臂(71)、转臂支架(72)、转臂气缸(73)、转臂滑轴(74)、转臂连杆(75)、转臂轴(76)和第一辅助导轮(54);
所述转臂支架(72)固定于所述底盘框架(1)上,所述转臂气缸(73)固定于所述转臂支架(72)上,所述转臂(71)后端部通过所述转臂轴(76)与转臂支架(72)活动连接,所述转臂连杆(75)第一端与所述转臂(71)活动连接,所述转臂连杆(75)第二端通过所述转臂滑轴(74)与所述转臂气缸(73)活动连接,且所述转臂滑轴(74)用于在所述转臂支架(72)上滑动;
运输机器人垂直攀爬台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攀爬台阶时,升降机构(4)启动将机器人底盘整体抬高,打开第一辅助轮组(5),第一辅助轮组(5)与台阶面接触,升降机构(4)提升第一驱动轮组(201)使第一辅助轮组(5)和第二驱动轮组(202)作为受力点支撑整个机器人,第二驱动轮组(202)作为动力组件继续行进,使第一驱动轮组(201)与台阶面接触,与此同时第二辅助轮组(6)、第三辅助轮组(7)在行进过程中逐步打开,使机器人保持平衡,当第一辅助轮组(5)、第二辅助轮组(6)、第三辅助轮组(7)均与台阶面接触时,升降机构(4)提升第二驱动轮组(202),第一驱动轮组(201)作为动力组件继续行进,使第二驱动轮组(202)与台阶面接触,第一驱动轮组(201)和第二驱动轮组(202)同时作为动力组件驱动机器人前进,第一辅助轮组(5)、第二辅助轮组(6)、第三辅助轮组(7)依次收拢,台阶攀爬完成;
在下台阶时,第一辅助轮组(5)、第二辅助轮组(6)、第三辅助轮组(7)全部打开,机器人缓慢后退至第二驱动轮组(202)悬空,此时第一辅助轮组(5)、第二辅助轮组(6)、第三辅助轮组(7)和第一驱动轮组(201)的四个受力点仍然在台阶上;
第二驱动轮组(202)悬空后,升降机构(4)驱动第二驱动轮组(202)下降使第二驱动轮组(202)与地面接触受力;
继续后退机器人,使第二辅助轮组(6)、第三辅助轮组(7)和第一驱动轮组(201)悬空,第二辅助轮组(6)、第三辅助轮组(7)收拢,升降机构(4)驱动第一驱动轮组(201)下降使第一驱动轮组(201)与地面接触,此时机器人重心全落在地面上,并继续后退使第一辅助轮组(5)悬空,将第一辅助轮组(5)收拢,机器人下台阶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师范学院,未经淮阴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079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