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解耦装置、转向系统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23004.0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6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白云辉;孙冲;肖冠甲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02 | 分类号: | B62D1/02;B62D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岳永先;黄志兴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转向 系统 汽车 | ||
1.一种解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装置包括:
滑块(90),该滑块(90)配置为能够沿着同轴布置的第一端轴和第二端轴的轴向平移以解耦或耦合所述第一端轴和所述第二端轴;
电动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块(90)沿着所述第一端轴和所述第二端轴的轴向平移;
其中,所述电动驱动部件与所述滑块(90)可转动连接以在所述滑块(90)随着所述第一端轴轴向旋转时不带动所述电动驱动部件转动;
所述电动驱动部件通过轴承(73)与所述滑块(90)转动连接;
所述轴承(73)安装在轴承安装环(72)内,所述轴承安装环(7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连接所述电动驱动部件的连接部,所述轴承安装环(72)的内周面上沿环周方向形成有用于与所述轴承(73)的外圈的下端端面相抵接的径向台阶,所述轴承(73)的内圈与所述滑块(9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轴为方向盘端轴(40),所述第二端轴为转向器端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装置(100)还包括外壳体(20),所述第一端轴轴向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外壳体(20)内,所述电动驱动部件安装在所述外壳体(20)外且固定在所述外壳体(20)上,所述外壳体(20)上形成有开口以使所述电动驱动部件转动连接位于所述外壳体(20)内的滑块(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驱动部件包括:
动力元件(30a),用于提供驱动力;
丝杠(70),该丝杠(70)与所述动力元件(30a)的输出轴连接为同步旋转;
螺旋传动机构(70),该螺旋传动机构(70)螺纹连接所述丝杠(70),且伸入至所述外壳体(20)内以与所述滑块(90)转动连接,用于将所述丝杠(70)的旋转转化为所述滑块(90)的轴向平移;
所述外壳体(20)的轴向两侧相对位置设置有径向向外凸起的连接部,所述动力元件(30a)的外壳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体(20)的轴向一侧的连接部上,所述丝杠(70)通过转动轴承轴向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外壳体(20)的轴向另一侧的连接部上;和/或,
所述外壳体(20)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外壳体(20)固定在其他静止部件上的转接件(2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0)外还安装有固定在外壳体(20)上的力矩反馈机构,所述力矩反馈机构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端轴在解耦状态下的扭转力矩对所述第一端轴施加反向的拖滞力矩和/或所述力矩反馈机构用于在解耦结束后,对所述第一端轴施加反向的反馈力矩以驱动所述第一端轴旋转至解耦前的转向角度;
所述力矩反馈机构包括:
动力元件(30b),该动力元件(30b)的外壳固定在所述外壳体(20)上,用于提供驱动力;
传动机构(50),用于将所述驱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端轴以对所述第一端轴施加反向的所述拖滞力矩或所述反馈力矩;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动力元件(30b)提供所述驱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矩反馈机构还包括:
力矩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端轴在解耦状态下的扭转力矩;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力矩检测元件检测的扭转力矩控制所述动力元件(30b)提供所述驱动力以阻碍所述第一端轴转动;和/或,
所述力矩反馈机构还包括:
角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端轴在解耦结束后的转向角度以及所述第一端轴在解耦前的转向角度;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角度检测元件检测的转向角度控制所述动力元件(30b)提供所述驱动力以驱动所述第一端轴旋转至解耦前的转向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300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清洗组件、引入装置与流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