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腈类有机化合物的脱氰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25946.2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44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安杰;罗仕晖;丁宇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95/03 | 分类号: | C07D295/03;C07C15/06;C07C1/32;C07C43/205;C07C43/23;C07D209/08;C07D235/08;C07C211/27;C07C209/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化合物 脱氰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腈类有机化合物的脱氰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式(1)所示的腈类化合物与钠试剂、冠醚和质子供体在有机溶剂I中发生脱氰基反应生成通式(2)所示的有机化合物;优选地,钠试剂选用钠在正己烷中的分散体;冠醚选用15‑冠‑5;质子供体选用水。该方法操作安全、条件温和、广泛适用于腈类有机化合物的脱氰基反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伯奇还原条件下的腈类有机化合物的脱氰基反应需要采用有毒溶剂液氨,以及官能团兼容性差、大量副产物生成等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涉及腈类有机化合物的脱氰基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有机合成中,C-CN键的断裂是一个有重要作用的化学反应。氰基的α-C-H酸性、邻位定位效应和吸电子效应使其成为构建C-C键的反应中重要的定位基团。然而,当氰基完成它的使命后,需要通过一步脱氰基反应来得到最终产物。
近年来报道的铁(Chem.Commun.2005,4004-4006.)、镍(Org.Lett.2018,20,6746-6749.)或铑(J.Am.Chem.Soc.2009,131,3174-3175.)催化的还原脱氰反应可以实现腈类有机化合物的脱氰基过程。然而,β-C-H消除造成的副反应、对水和空气敏感的试剂的使用以及苛刻的反应条件限制了上述反应的应用。因此,尽管传统的伯奇还原条件下的脱氰基反应存在官能团兼容性差、易生成胺类副产物和需要使用液氨作为溶剂等缺点,其仍在脱氰基过程中被广泛应用(Beilstein J.Org.Chem.2017,13,267-284;Chem.Rev.1995,95,2021-2040;Eur.J.Org.Chem.2010,3473-3480.)。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伯奇还原条件下的腈类有机化合物的脱氰基反应需要采用有毒溶剂液氨,以及存在官能团兼容性差、反应中有胺类还原副产物生成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腈类有机化合物的脱氰基方法。该方法操作安全、条件温和、广泛适用于腈类有机化合物的脱氰基反应。
上述的一种腈类有机化合物的脱氰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式(1)所示的腈类有机化合物与钠试剂、冠醚和质子供体在有机溶剂I中发生脱氰基反应生成通式(2)所示的有机化合物;
通式(1)中,R1、R2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所述取代基为烷基、烷氧基、羟基、吡咯烷基、二甲氨基。
所述的腈类有机化合物的脱氰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反应器进行氩气保护后,恒温处理,加入钠试剂;
步骤2:将冠醚加入反应器中,搅拌一定时间;
步骤3:将腈类有机化合物和有机溶剂I配制成溶液后加入反应器中,搅拌20分钟;
步骤4:将质子供体加入反应器中,继续搅拌一个小时后,淬灭反应;
步骤5:加入有机溶剂II和无机盐的水溶液萃取,有机相干燥、浓缩后,柱层析纯化得到通式(2)化合物;
优选地,步骤1中,反应器为圆底烧瓶;
优选地,步骤1中,恒温处理的温度为0℃;
优选地,步骤2中,搅拌时间为五分钟;更优选地,搅拌直至混合溶液变为深蓝色;
优选地,步骤2、3、4中,搅拌为剧烈搅拌;
优选地,步骤4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淬灭反应;
优选地,步骤5中,加入乙醚与饱和氯化钠水溶液萃取,有机相干燥、浓缩后,经柱层析得到通式(2)化合物,或加入盐酸环戊基甲醚溶液得到通式(2)的盐酸铵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59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