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活性恢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0766.3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8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柳伟;杜艳泽;秦波;高杭;张晓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38/10 | 分类号: | B01J38/10;B01J38/02;B01J38/04;B01J38/52;B01J29/90;B01J29/16;C10G4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裂化催化剂 活性 恢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活性恢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沉积金属Ni杂质的待生加氢裂化催化剂进行还原处理;(2)对步骤(1)经过还原处理后的物料进行羰基化处理使Ni单质转化为羰基镍;(3)使用有机溶剂浸渍步骤(2)所获物料上的羰基镍;(4)步骤(3)所获物料经过滤、干燥、焙烧处理后制得恢复活性的加氢裂化催化剂。所述方法能够使Ni中毒加氢裂化催化剂恢复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Ni中毒加氢裂化催化剂恢复活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原油重质化、劣质化问题的加剧以及减压深拔工艺的发展,由于加氢裂化原料携带金属镍杂质导致催化剂金属沉积失活的问题增多。对于这一类金属沉积导致的催化剂活性损失,采用常规的烧炭方法很难实现催化剂活性的恢复。中国专利CN201010222029.6也公开了一种加氢催化剂再生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待生催化剂在含氧气氛中焙烧脱除积碳,而后对催化剂进行硫化处理,该法只适用于因催化剂积碳造成的失活情况,对因金属沉积造成失活催化剂无效;中国专利CN201280015492.0公开了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再生方法,同样是采用空气气氛下烧炭的方式处理待生催化剂,并通过调节焙烧时间、焙烧温度控制再生剂含碳量。该方法同样无法解决催化剂金属沉积引起的催化剂失活。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能够使Ni中毒加氢裂化催化剂恢复活性。
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沉积金属Ni杂质的待生加氢裂化催化剂进行还原处理;
(2)对步骤(1)经过还原处理后的物料进行羰基化处理使Ni单质转化为羰基镍;
(3)使用有机溶剂浸渍步骤(2)所获物料上的羰基镍;
(4)步骤(3)所获物料经过滤、干燥、焙烧处理后制得恢复活性的加氢裂化催化剂。
上述方法中,优选进一步含有步骤(5),所述步骤(5)为步骤(4)制得的恢复活性的加氢裂化催化剂负载活性金属,然后进行干燥、焙烧。
上述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还原处理采用在氢气气氛下高温处理,控制压力为1.0-10.0MPa、温度为400-500℃、处理时间为10-50h。
上述方法中,步骤(1)所述的沉积金属Ni杂质的待生催化剂以待生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总质量计镍金属杂质以氧化物计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碳质量百分含量为3-20%,其余组分为常规加氢裂化催化剂(新鲜剂)中组分。
上述方法中,步骤(1)所述的沉积金属Ni杂质的待生催化剂以重量计含Y分子筛的硅铝载体35-70%、碳3-20%和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为15~45%(包括Ⅷ族、第Ⅵ族活性金属组分以及Ni杂质)。所述第Ⅷ族活性金属可以是Ni和/或Co,第Ⅵ族活性金属可以是W和/或Mo,所述第Ⅷ族活性金属氧化物含量一般为3~15%,第Ⅵ族活性金属氧化物含量一般为10~40%。以载体重量计,所述的Y分子筛在含Y分子筛的硅铝载体中的含量一般为5~90%,优选10~70%,其余部分为无定形硅铝和/或氧化铝。
上述方法中,步骤(2)所述羰基化处理采用的羰基化试剂为CO、 酰卤或酰酐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CO或者含有CO的混合气,所述含有CO的混合气可以是CO与N2、O2、CO2、空气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优选CO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中CO浓度为10v-100v%。
上述方法中,步骤(2)所述的羰基化处理是将步骤(1)经过还原处理后的物料与羰基化试剂接触进行羰基化反应,所述的羰基化处理条件为处理温度40-120℃、处理时间30-100h。
上述方法中,步骤(3)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乙醇或乙醚;有机溶剂/催化剂体积比5:1~15:1,浸渍时间5~2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07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两段加氢裂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