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己烯共聚高密度聚乙烯拉丝料冷凝态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31553.2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4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宁;信强;孙海洋;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10/16 | 分类号: | C08F210/16;C08F210/14;C08F2/34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3 | 代理人: | 孙智慧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己烯 共聚 高密度 聚乙烯 拉丝 冷凝 生产工艺 | ||
己烯共聚高密度聚乙烯拉丝料冷凝态生产工艺,属于聚烯烃生产领域。其特征在于:采用气相法聚乙烯工艺,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聚乙烯树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产品切换;(2)调整还原比;(2)降低己烯加入量将己烯浓度调整至目标浓度0.5%‑1.2%;(3)降低氢气加入量;(4)提高新鲜冷剂加入量;(5)提乙烯分压至800‑1000kPa;(6)调整流化床高度,将流化床高度设定在11.8‑13m。本发明实现了气相流化床工艺装置在冷凝态下开发己烯共聚高密度拉丝料,消除了装置运行瓶颈,解决了冷凝态下催化剂加料困难、反应温度波动、反吹管线堵塞、造粒开车困难等问题,实现了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技术领域
己烯共聚高密度聚乙烯拉丝料冷凝态生产工艺,属于聚烯烃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同类产品多数都是在淤浆法工艺生产,在气相流化床工艺生产难度大,特别在气相法工艺冷凝态下生产高密度聚乙烯拉丝料产品在国内没有先例。
随着国内聚乙烯产能的不断扩充,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装置生产DFDA7042等通用牌号逐渐失去市场竞争优势,盈利空间持续降低,进行装置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显得尤为迫切。同期高密度聚乙烯拉丝料产品效益远远高于线性聚乙烯通用牌号。为提高产品竞争力,优化产品结构,实现气相流化床装置能够根据市场需要随时能够进行产品调整。在LLDPE装置上进行冷凝态己烯共聚高密度聚乙烯拉丝料工艺技术开发并进行工业化生产,实现装置全密度产品生产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了气相流化床工艺装置在冷凝态下开发己烯共聚高密度拉丝料,消除装置运行瓶颈的己烯共聚高密度聚乙烯拉丝料冷凝态生产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己烯共聚高密度聚乙烯拉丝料冷凝态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气相法聚乙烯工艺,向气相流化床反应器中通入乙烯、氢气和共聚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聚乙烯树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中密度产品向高密度产品切换生产路径;
(2)产品负荷按照设计负荷80%控制;
(3)调整还原比,停加一氯二乙基铝;
(4)反应开始切换,降低己烯加入量将己烯浓度调整至目标浓度0.5%-1.2%;
(5)降低氢气加入量,将氢气浓度调整至目标浓度7%-9%;
(6)提高新鲜冷剂加入量,将冷剂浓度调整至目标浓度12%-15%;
(7)提乙烯分压至800-1000kPa;
(8)调整流化床高度,将流化床高度设定在11.8-13m。
本发明高密度产品生产采用己烯作为共聚单体,提高了产品的拉伸强度和断裂标称应变性能,解决了高密度聚乙烯拉丝料在气相流化床工艺生产的技术障碍,成功解决了高密度聚乙烯拉丝料只能在淤浆工艺生产、不能在气相流化床工艺生产的技术障碍,实现了在气相流化床聚乙烯冷凝态工艺的稳定生产。针对线性聚乙烯装置挤压造粒机用高密度产品开车困难的问题,通过采用低密度产品(优选DFDA7042粉料)进行开车充填拉料,开车平稳后切换高密度产品进行过渡等措施,实现造粒机组的成功开车及稳定运行。实现了气相流化床工艺装置在冷凝态下开发己烯共聚高密度拉丝料,消除了装置运行瓶颈,解决了冷凝态下催化剂加料困难、反应温度波动、反吹管线堵塞、造粒开车困难等问题,实现了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所述的中密度产品的熔融指数为4.0g/10min,密度0.940g/cm3。
所述的催化剂为钛系淤浆催化剂,铝/钛比会影响产品的分子量分布,催化剂中铝/钛的摩尔比为50:1。
所述催化剂的催化剂活性为17000~23000kg/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15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