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弹簧减震结构以及履带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34446.5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32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伟;宛加雄;刘祯;薛君尧;杜聪聪;陈前;丁华锋;万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55/108 | 分类号: | B62D55/1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杨小鑫 |
地址: | 441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减震 结构 以及 履带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弹簧减震结构以及履带车,弹簧减震结构包括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和弹簧件,上连接件安装至车体;下连接件安装至承重轮,下连接件正对且间隔设于上连接件的下方,以在间隔处限定出夹持区域;弹簧件设于夹持区域,且两端分别连接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在弹簧件弹性变形时,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具有相抵接和相分离的活动行程。本发明中,当车体受到的载荷较小时,弹簧件通过自身的弹性伸缩变形可吸收载荷带来的全部振动冲击;而当车体受到的载荷较大,且超出弹簧件的形变范围时,弹簧件带动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相抵接而受力,从而将弹簧件未吸收的剩余载荷传递至承重轮,使得车体可承受更大的载荷冲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履带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簧减震结构以及履带车。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山地履带小车,采用四个减速电机作为动力源,还包括每两个齿轮组合成一个驱动轮、沿前后向转动的履带、张紧轮和多个承重轮等传动结构,每一驱动轮驱动连接履带,履带再将动力传动至多个承重轮,从而实现整车的行进。
现有技术中,履带车的传动结构一般是采用减震器使传动平稳,而对于在山地行驶的履带车,路况复杂,尤其当路面不平整,使得车体的一侧与路面接触,另一侧悬空时,两侧的减震器中只有一侧的减震器受力,当载荷过大时,容易导致减震器的损坏以及传动结构的传动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弹簧减震结构以及履带车,旨在解决传统履带车的减震器减震效果不佳,容易因载荷过大而失效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弹簧减震结构,应用在履带车上,包括:
上连接件,用于安装至车体;
下连接件,用于安装至承重轮,所述下连接件正对且间隔设于所述上连接件的下方,以在所述间隔处限定出夹持区域;以及,
弹簧件,设于所述夹持区域,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
其中,在所述弹簧件发生弹性形变时,带动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具有相抵接和相分离的活动行程。
可选地,所述弹簧件沿所述夹持区域的横向间隔排布有多个。
可选地,多个所述弹簧件的弹性模量至少部分相异设置。
可选地,所述上连接件包括一端相铰接的两个上连接杆,所述下连接件包括一端相铰接的两个下连接杆,所述两个上连接杆和所述两个下连接杆一一正对设置;
所述弹簧件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弹簧件分别设于对应的所述上连接杆和所述下连接杆之间,以通过弹簧弹性变形,带动对应的所述上连接杆和所述下连接杆上下运动。
可选地,每一所述上连接杆与对应的所述下连接杆分别具有相抵接的抵接端,其中,所述上连接杆的抵接端与所述下连接杆的抵接端分别设有弹性层;和/或,
所述上连接件用于弹性安装至所述车体。
可选地,每一所述上连接杆与对应的所述下连接杆分别具有相抵接的抵接端;
其中,所述上连接杆的抵接端与所述下连接杆的抵接端其中之一的端面呈凹弧面状设置,其中另一呈与所述凹弧面凹凸配合的凸弧面状设置。
可选地,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呈板状设置,所述下连接件用于固定安装至所述承重轮,所述上连接件具有靠近和远离所述下连接件的活动行程。
可选地,所述上连接件设有第一滑槽,所述下连接件对应所述第一滑槽处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呈交叉夹角设置;
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
可选地,所述滑槽的内壁布设有弹性层;或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文理学院,未经湖北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44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