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退耕地杂草促进目标种群恢复重建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35812.9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5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波;姜明;王梅英;韩生根;腾华军;吕宪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耕地 杂草 促进 目标 种群 恢复 重建 方法 | ||
防治退耕地杂草促进目标种群恢复重建的方法,它涉及一种防治退耕地杂草促进目标种群恢复重建的方法,属于生态工程的技术领域。本方法如下:一、秸秆准备;二、土地整理;三、植物补充;四、秸秆覆盖;五、水文管理。本方法通过农作物秸秆和水文管理措施控制杂草,是根据植物生物生态学特征提出的,符合自然界客观规律;相对于除草剂、火烧和人工割除措施,该方法对目标植物的破坏较小,成本较低,且生态环保、简便易行;通过消耗农作物秸秆,可以降低秸秆燃烧的风险,且为农户带来可观收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退耕地杂草促进目标种群恢复重建的方法,属于生态工程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国办发[2016]89号)提出要通过退耕还湿、排水退化湿地恢复等措施增加我国湿地面积。然而,在耕地高经济产出下,如何顺利推进退耕还湿工作,如何确保退耕地不被复垦是摆在政府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面前的现实问题。在退耕地发展生态有机产业,如通过补充蜜源植物为蜜蜂提供稳定而高品质的蜜源,不仅能够增加农户收入,对于退耕地生态恢复也具有重要意义。
退耕还湿地植被演替初期往往以大量杂草为主,其具有生长快、植株高大致密的特点。一方面改变了土壤表面的光照和温度条件;另一方面,积累较厚的凋落物及立枯体也通过机械阻碍作用、化感作用限制目标种群建立(Levine JM,Vila MD,Antonio CM,DukesJS,Grigulis K,Lavorel S.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impacts ofexotic plantinvasions.Proc R SocLondSer B BiolSci,2003,270:775–781.)。因此,在退耕还湿地有效控制杂草生长繁衍是发展生态有机产业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目前,针对退耕地杂草主要采取除草剂、火烧、人工割除等措施,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杂草,但也存在抑制目标植物、易造成环境污染、处理成本昂贵等缺点,防治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退耕地杂草生长,干扰目标植物种群建立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治退耕地杂草促进目标种群恢复重建的方法。
防治退耕地杂草促进目标种群恢复重建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秸秆准备:根据退耕地目标植物生物学特性及退耕地块面积,利用作物秸秆制作宽度和长度与退耕地块栽植植物株行距相一致的秸秆草帘;
二、土地整理:栽植前,开展退耕地地表枯落物清理、沟渠填埋及土壤翻耕的措施;
三、植物补充:在步骤二处理后的退耕地补充目标植物,保持土壤湿润;
四、秸秆覆盖:使用步骤一制作的秸秆草帘,铺在步骤三处理后的地表,秸秆草帘的铺设厚度为0.5-4cm;
五、水文管理:根据目标植物水深生态幅,植物缓苗后,维持退耕地地表水深在1-10厘米范围内波动,即完成防治退耕地杂草促进目标种群恢复重建。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农作物秸秆和水文管理措施控制杂草,是根据植物生物生态学特征提出的,符合自然界客观规律;
2、相对于除草剂、火烧和人工割除措施,该方法对目标植物的破坏较小,成本较低,且生态环保、简便易行;
3、通过消耗农作物秸秆,可以降低秸秆燃烧的风险,且为农户带来可观收益。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试验处理对毛水苏种植地植物总盖度的影响图;
图2为不同试验处理对毛水苏种植地杂草生物量的影响图;
图3为不同试验处理对毛水苏种植地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58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