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氟聚醚中过氧化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7397.0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8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宋增红;张坚;冯俊;刘体建;李文强;吕文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16 | 分类号: | G01N31/16 |
代理公司: | 37212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真真;耿霞 |
地址: | 25640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氟聚醚 过氧化物 待测试样 硫代硫酸钠溶液 分析化学技术 转移催化剂 氮气氛围 含氟溶剂 酸性介质 碘化钾 滴定 溶解 测量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氟聚醚中过氧化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全氟聚醚中过氧化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是在氮气氛围下,先用含氟溶剂溶解待测试样全氟聚醚,然后在酸性介质条件下,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和碘化钾,最后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进行滴定,计算得到待测试样全氟聚醚中过氧化物的含量。本发明所述的全氟聚醚中过氧化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工艺简单,操作便捷,测量快速、准确,精确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氟聚醚中过氧化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氟聚醚(perfluoropolyether,PFPE)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全氟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由C、F、O三种元素以C-F键、C-C键、C-O键等共价键形式构成。与烃类聚醚的分子结构相比,全氟聚醚分子中以键能更强的C-F键取代了烃类的C-H键,氟原子具有很强的电负性,碳链大部分被氟原子屏蔽,因此全氟聚醚具有密度大、表面张力低、挥发性低、粘流性良好、不燃、介电性能好、润滑性好等优点,而且可与塑料、橡胶、金属很好地相容。
全氟聚醚材料主要用作特种润滑油、工业流体、功能化学品等,具体应用领域有航空航天工业、核工业、电子电气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氟聚醚应用领域的推广,特别是人类资源、能源和环保等问题日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这种既能够满足各类工业的应用要求,又在一般条件下无危害、对环境友好的产品势必会呈现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
全氟聚醚的制备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通过阴离子聚合而得到,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紫外光催化氧化而得到,后者所得到的产物中往往含有大量过氧化物,过氧化物十分活泼,遇热、摩擦等条件即发生反应,引起分子链的断裂,导致全氟聚醚性能降低。如含有过氧化物的全氟聚醚作为润滑剂使用时,其润滑性能会因分子链的断裂而大幅度降低,甚至引起设备的腐蚀;此外,含有过氧化物的全氟聚醚用作乳化剂时会严重影响聚合生产,尤其是影响聚合速度,因为过氧化物本身可作为一种聚合引发剂,而且其稳定性由于其分子结构的不同呈不规律性,即分解的温度高低不同,能量大小不同,时间长短不同等。所以,需要对全氟聚醚中过氧化物的含量进行检测和控制。
一般情况下,分光光度计法、比色法、碘量法、约里森试剂都是测定无机物中氧化物、过氧化物含量的方法,而有机化合物中的过氧化物含量较难测定。
US4908323A介绍了一种基于钛(Ⅳ)化合物的水溶液和有机溶剂的过氧化物测量方法,使用有机溶剂使Ti4+离子与过氧化物形成具有特殊颜色的过氧化物钛酰阳离子用于测定。但是该发明中的有机溶剂选用的是含有1-5个碳原子的脂肪醇或其组合物,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和异丙醇等,这些溶剂不能溶解全氟聚醚。国标规定的碘量法测定有机过氧化物含量,其中使用的试剂多为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这些试剂也不能很好的溶解全氟聚醚。异相反应对溶液的均一性要求较高,溶液越均一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测试结果越准确。因此以上溶剂均不能用于全氟聚醚中过氧化物含量的测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书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氟聚醚中过氧化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其工艺简单,操作便捷,测量快速、准确,精确度高。
本发明所述的全氟聚醚中过氧化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是在氮气氛围下,先用含氟溶剂溶解待测试样全氟聚醚,然后在酸性介质条件下,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和碘化钾,最后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进行滴定,计算得到待测试样全氟聚醚中过氧化物的含量。
优选的,含氟溶剂为全氟-4-甲基-2-戊烯、三氟三氯乙烷、五氟丁烷、全氟戊烷或全氟辛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酸性介质为冰醋酸或醋酸酐。
优选的,相转移催化剂为含氟羧酸盐、含氟磺酸盐、含氟硫酸酯盐、含氟磷酸酯盐、含氟季铵盐、含氟季磷盐、含氟羧酸季铵盐、含氟磺酸季铵盐、含氟硫酸季铵盐、含氟醇类或含氟醚类等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73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少腹逐瘀丸的质量检测方法
- 下一篇:氮氧传感器和带有防水透气结构的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