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壳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颗粒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及织物增深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37493.5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8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姚敏敏;李正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雅运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5/00 | 分类号: | C08F285/00;C08F265/06;C08F283/12;C08F283/06;C08F220/18;C08F220/14;C08F2/44;D06M15/263;D06M15/53;D06M15/643;D06M11/79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沙永生 |
地址: | 20181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壳型 甲基 丙烯酸酯 共聚物 颗粒 乳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织物 增深剂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颗粒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及织物增深剂组合物。该共聚物颗粒包括:a)核,它是含有5-40重量%C2-4烯基聚氧化烯醚共聚单元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以核中所有共聚单元的总重量为基准,b)壳层,它是含有3-8重量%C2-4烯基硅氧烷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共聚单元、10-20重量%C2-4烯基聚硅氧烷共聚单元和5-20重量%C2-4烯基聚氧化烯醚共聚单元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以壳中所有共聚单元的总重量为基准,其中,核与壳的重量比为1:1‑1:3,所述核壳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0‑300nm。该聚合物聚合反应平稳,产率高,乳化液粒径均匀、稳定,可用作织物增深剂,效果优异,织物手感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有机硅共改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核壳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颗粒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及含有它的织物增深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国家对印染行业的大力整改,节能减排、向技术性转型,提高产品竞争力成为了该行业迫在眉睫的任务。同时,新型超细纤维织物推广以及阿拉伯地区对绝对黑的追求,使得织物染深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采用增深技术,不仅可以节约染化料,而且可以减少废水排放。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有日本学者提出可以用低折射率树脂来处理纤维,在上染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表观色深以达到增深效果。通过低折射率树脂整理,染色织物表面形成了一层均匀的薄膜,降低了织物的折射率,使织物表观色泽增深。常用的低折射率树脂为有机氟树脂,有机硅树脂,及聚丙烯酸树脂。其中有机氟树脂增深效果最好,但价格高昂;有机硅类树脂柔软性较好,但增深效果有限,增深效率不高,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专利CN107503189A采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主要单体合成了增深剂,在聚酯纤维上仅增深29.16%;聚丙烯酸酯树脂的增深效果较好,但单独使用会使织物变得僵硬,,影响手感。因此,迫切寻找一种增深效果好,且在使用时不会影响织物手感的增深剂。
轻薄织物特别是雪纺织物的增深一直是业界难点,通常需要经过两次增深加工,先浸轧丙烯酸树脂增深剂再浸轧有机硅才能获得所需增深效果,采用两道加工工序增加了加工难度,也增加了能源消耗。
因此,迫切寻找一种增深效果好,且在使用时不会影响织物手感的增深剂。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核壳型(甲基) 丙烯酸酯共聚物颗粒乳液,该共聚物颗粒包括:
a)核,它是含有5-40重量%C2-4烯基聚氧化烯醚共聚单元的(甲基) 丙烯酸酯共聚物,以核中所有共聚单元的总重量为基准,
b)壳层,它是含有3-8重量%C2-4烯基硅氧烷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共聚单元、10-20重量%C2-4烯基聚硅氧烷共聚单元和5-20重量%C2-4烯基聚氧化烯醚共聚单元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以壳中所有共聚单元的总重量为基准,
其中,核与壳的重量比为1:1-1:3,所述核壳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0-300nm。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上述的核壳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颗粒乳液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在硅乳化剂的存在下将(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单体和C2-4烯基聚氧化烯醚共聚单体制成核预乳液;
2)在硅乳化剂的存在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单体、C2-4烯基硅氧烷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共聚单体、C2-4烯基聚硅氧烷共聚单体和C2-4烯基聚氧化烯醚共聚单体制成壳预乳液;
3)在自由基引发剂存在下将核预乳液聚合,形成核共聚物颗粒乳液;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雅运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雅运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74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