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卡波非聚合物及其给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41006.2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1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全丹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集萃新型药物制剂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00 | 分类号: | A61K9/00;A61K47/10;A61K47/32;A61K47/36;A61K4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乐羽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6 | 代理人: | 朱磊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新锦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卡波非 聚合物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新型药物剂型,特别是涉及适于实现活性组合物的缓控释或持续给药的某些聚合物基质或复合物,属于药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合物给药系统,该系统是通过聚卡波非钙型组合物与水和/或其他助溶剂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所得产物特别可用作活性成分如药物等的载体或包衣,以及用作药物辅料,活性成分和中间产物的包衣,以延迟底物例如颗粒,糖晶体和片剂的溶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药物剂型,特别是涉及适于实现活性组合物的缓控释或持续给药的某些聚合物基质或复合物,属于药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第4,615,697号提供了对该主题的极好的综述,尤其是因为它涉及将生物粘合剂组合物用于颊部给药的用途。专利中公开的颊部给药系统利用已知的生物粘合剂将聚合物系统插入颊腔中之后将其保持在适当的位置。该药物从生物粘附基质中释放出来并吸收到颊壁中。专利中公开的组合物提供了治疗物质的透粘膜给药方式,所述治疗物质由于溶解度限制,极性考虑,由于pH引起的降解,酶暴露或“首通效应”而引起生物利用度不良。口服后经肝脏或胃肠道酶代谢。然而,尽管这种输送系统具有通用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某些缺点。美国专利No.4,900,552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口腔内延时释放释放活性成分的组合物。该专利所述的组合物包括三叠层层压膜片段,该片段能够在附着于口腔壁的同时在颊腔内给药活性成分。三叠层膜片段包括可水合的生物粘附性基础层,非粘附性储库层以及夹在基础层和储库层之间并结合到其上的不透水屏障。这种组合物就其本质而言是复杂的结构,需要详细的配制技术以实现所需的组合物。
海藻酸,包括其盐,也已经以各种形式和组合使用,以提供用于施用活性物质组合物的生物粘附组合物。作为其一个实例,交联的藻酸盐胶的使用在美国专利3,640,741中有所描述,这种物质适合用作生物粘合剂。
作为生物粘附方法的替代,含片,糖果,糖脂,口香糖等通常用于给药活性组合物。通常,在缓慢溶解或崩解的材料中夹带活性物质,例如普通和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淀粉,天然和合成的聚合物等。置于依赖于溶合或崩解这些类型的药物给药系统,这是当基质与唾液接触后溶解或崩解时,活性组合物被释放。
对于口香糖给药系统,通常使用橡胶状聚合物,例如聚丁二烯,其在口中不溶解或崩解。活性成分的释放是由于咀嚼和咀嚼作用使活性成分通过聚合物基质扩散和迁移到产品表面,最终导致活性成分与唾液混合。
前述两种类型的给药系统均具有以下缺点:活性成分的释放速率高度依赖于个体的咀嚼作用。此外,糖的存在和咀嚼作用会刺激唾液分泌,从而导致有效释放时间很有限。此外,制剂中高含量糖的存在会促进细菌生长并引起牙齿和牙周疾病。
由于现有技术给药方法中的上述所有缺点,因此需要一种适合口服,口腔和牙龈部位释放的给药系统,以克服了现有技术系统中的此类缺陷。
开发适合于肠胃外应用的控释给药系统也引起了相当大的兴趣。文献中已经报道了各种复杂的方法,例如可生物降解的植入物,脂质体,可注射的微球,可注射的微海绵注射剂。在所有这些类型的控释给药系统中,都有许多限制。所以对这样的给药系统产生了需求,那就是可以容易地制造并且可以使用当前可用的给药系统进行肠胃外给药。利用本发明,可以设计一种给药系统,该给药系统在注射时是溶液状态,但是在体内聚合形成水凝胶基质,从而在几天到几个月的时间段内实现活性成分的受控释放。
烧伤治疗和伤口愈合应用需要特殊的给药系统以局部施用活性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受影响的局部区域受到严重损害,只能忍受非常低的附加创伤。文献报道液体制剂,喷雾剂,凝胶剂,药性绷带和液体皮肤用于提供活性成分的受控局部给药,这些方法每种都有其自身的缺陷。许多皮肤病和眼科疾病例如牛皮癣,皮炎和眼部感染等对治疗有额外的要求,这就要求对于特定部位或身体的大范围需要局部药理作用的受控给药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集萃新型药物制剂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集萃新型药物制剂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10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