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模具立体库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41270.6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5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朱红光;王培德;谢科栋;史军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普锐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B65G1/137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海曙钧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1 | 代理人: | 代宇琛 |
地址: | 31514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模具 立体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模具立体库及其控制方法,该立体库包括模具架,每个模具架包括一排多个竖向的模具柜,每个竖向的模具柜包括一列多个不同层高的搁架单元;该立体库还包括行车通道和转运车;每个搁架单元包括左右两根角钢,每根角钢的两端焊接在模具柜的两根第一立柱上;转运车包括车架,车架上设有使托盘到达模具架指定水平位置的动力驱动机构;车架上还设有用于提升托盘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上设有用于将重型模具从车架上方移动到模具架的搁架单元上方的货叉机构;该方法的关键是自动扫描位置信息发送给主控制器,以控制主电动机、曳引机和伸缩电动机,实现自动存取。该立体库及其控制方法精准、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配行业中汽配零部件的重型模具存储放置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智能模具立体库及利用该立体库自动取放重型模具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配行业中,用于压铸汽配零部件的模具很多都是重型模具,其重量一般为2.5t到3t,某些模具甚至重达5t。出于节省占地面积的考量,一般会利用模具架将各个模具堆垛逐层放置,即一列多个搁架单元竖向组合成一个模具柜,一排多个模具柜横向组合成一个模具架,将每个模具搁置在对应的搁架单元内。
本申请要解决的,是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布设模具架,使模具更多、更合理有序地搁置的问题;二是如何设置转运车的具体结构,使其能将使用后的重型模具移动搬运到模具架的指定搁架单元,或是将需要使用的重型模具从对应搁架单元取出的问题;三是如何尽可能的提高模具取放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尽量减少人工操作,节省人力,提高取放效率和准确度的问题。
且上述搬运移动模具的转运车还存在几个硬性的要求,一是车体及其内部动作结构需要特殊设计,以承载住重达5t的模具,确保模具搬运过程平滑稳定;二是车体的各个内部结构尽可能紧凑合理,使其便于安装在转运车上,从而避免转运车太过庞大和笨重。具体的说,如果搬运普通重量的模具,还可以在转运车上设置经气缸或油缸驱动的动力元件,但由于汽配行业的压铸模具自重太大,利用气缸根本无法驱动和承载如此大吨位的模具,即便利用大型油缸,可能负重上能满足要求,但动力部件体积和重量过大,会导致转运车的整体自重和体积也过大,使得转运车笨重、占地大、能耗高,实用性太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将重型模具平稳精准的送至模具架的指定搁架单元或能精确地将重型模具从指定搁架单元取出运走的智能模具立体库。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模具立体库,它包括模具架,每个模具架包括一排多个竖向的模具柜,每个竖向的模具柜包括一列多个不同层高的搁架单元;该立体库还包括沿模具架长度方向延伸的行车通道和位于行车通道上的转运车;转运车上搁置有托盘,重型模具搁置在托盘上;
每个搁架单元包括左右两根沿模具架厚度方向延伸的用于承载托盘的角钢,每根角钢的两端焊接在模具柜的两根第一立柱上;
转运车包括车架,车架上设有使托盘到达模具架指定水平位置的动力驱动机构;车架上还设有用于提升托盘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上设有用于将重型模具从车架上方移动到模具架的搁架单元上方的货叉机构;
货叉机构包括伸缩臂,托盘搁置在伸缩臂上,伸缩臂包括固定臂、过渡臂和滑动臂;
固定臂可转动安装有多个依次啮合的第一齿轮,其中至少一个第一齿轮为经伸缩电动机带动的主动轮而其它第一齿轮为从动轮,固定臂包括两个第一侧壁和一个底壁,每个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均沿伸缩向贯通有一个第一滑槽,底壁上表面固定有下齿条;
过渡臂包括两个侧板和多根用于连接两侧板的连接轴,每个连接轴上可转动安装有一个与下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靠内的一个侧板下表面固定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上齿条;每个侧板的外表面均沿伸缩向布设有上下两排导向轮;
滑动臂由两个第二侧壁和一个盖板构成,每个第二侧壁的内表面均沿伸缩向贯通有一个第二滑槽,盖板下表面固定有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二上齿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普锐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普锐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12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