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高产L-缬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发酵生产L-缬氨酸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43318.7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7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谢希贤;刘晓倩;郝亚男;门佳轩;刘益宁;李旋;田道光;文晨辉;熊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70;C12P13/08;C12R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郭晓迪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产 缬氨酸 基因工程 发酵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高产L‑缬氨酸的基因工程菌,从大肠杆菌W3110出发,在其基因组上整合了枯草芽孢杆菌的乙酰乳酸合酶基因alsS并使其强表达;并在其基因组上整合了大肠杆菌ppGpp 3′‑焦磷酸水解酶突变体R290E/K292D基因spoT并使其强表达;并敲除其基因组上乳酸脱氢酶基因ldhA、丙酮酸甲酸裂解酶I基因pflB和富马酸还原酶四个亚基的基因frdA、frdB、frdC、frdD;并将大肠杆菌的支链氨基酸转氨酶基因ilvE替换为枯草芽孢杆菌的亮氨酸脱氢酶基因bcd;并将大肠杆菌的乙酰羟酸异构还原酶基因ilvC替换为突变体L67E/R68F/K75E的编码基因。本发明还改进了L‑缬氨酸发酵方法,采用双阶段溶氧控制,提高了L‑缬氨酸产率和糖酸转化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基因工程领域和发酵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高产L-缬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L-缬氨酸(L-valine)是一种支链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BCAA),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以及饲料等领域。作为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它不仅可以促进肌肉形成、强化肝功能、减轻肌肉疲劳,还可以作为免疫抗生素药物合成的中间体,而且还能促进皮肤胶质蛋白合成。近些年,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日粮氨基酸品种,L-缬氨酸需求量持续增加。
L-缬氨酸的合成支路以丙酮酸为直接前体物。丙酮酸经过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乙酰羟酸异构还原酶AHAIR、二羟酸脱水酶DHAD和支链氨基酸转氨酶TAs催化的四步反应最终生成L-缬氨酸。L-缬氨酸菌株改造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1)解除终产物对合成限速酶的反馈抑制。由关键前体物丙酮酸合成L-缬氨酸的关键酶是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AHAS受3种分支链氨基酸,包括L-缬氨酸、L-亮氨酸和L-异亮氨酸的反馈抑制。(2)增强还原力NADPH供应。乙酰羟酸异构还原酶AHAIR和支链氨基酸转氨酶TAs催化的反应是以辅酶NADPH为辅酶,因此增强菌株的还原力NADPH供应可提高L-缬氨酸合成效率。(3)增强产物输出。L-缬氨酸输出需要细胞膜上的特异转运蛋白,增加转运蛋白的表达有助于L-缬氨酸积累。
目前L-缬氨酸的生产菌株多为谷氨酸棒杆菌。谷氨酸棒杆菌的基因工程改造较为复杂、周期较长,菌株改进难度大。另外,谷氨酸棒杆菌工业菌株通过质粒过表达关键酶基因来增加L-缬氨酸的代谢通量,但是质粒稳定性低,并且对菌体生长有一定影响,导致发酵周期延长,不利于工业化生产L-缬氨酸。
大肠杆菌是另一种常用的氨基酸生产菌,大肠杆菌具有遗传背景清晰,操作简便等优点。2007年,ParkJH等在大肠杆菌W3110中引入了突变的AHASIII,解除了L-缬氨酸的反馈抑制。随后,过表达了全局调控因子Lrp和转运蛋白YgaZH,构建的菌株可以产生L-缬氨酸7.61g/L。2011年,Park JH等在大肠杆菌亚株W中过表达基因ilvBNmut、ilvCDE、ygaZH和lrp,L-缬氨酸产率达到60.7g/L。谢希贤等整合枯草芽孢杆菌乙酰乳酸合酶的编码基因alsS,解除了L-缬氨酸对合成通路的反馈抑制;同时整合大肠杆菌ppGpp 3′-焦磷酸水解酶的突变基因spoTM,增强了丙酮酸供应,获得的工业菌株VHY03经24h摇瓶发酵生产L-缬氨酸36g/L。上述菌株均采用好氧发酵,呼吸旺盛,过多的丙酮酸通过三羧酸循环代谢变成CO2,造成糖酸转化率偏低,L-缬氨酸生产成本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L-缬氨酸工程菌构建的新思路,解决了L-缬氨酸的合成代谢中辅酶供需不平衡和糖酸转化率偏低的问题,通过定向改造获得了一株高产L-缬氨酸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
本发明目的之二是利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L-缬氨酸,并改进了L-缬氨酸发酵控制工艺,采用双阶段溶氧控制,提高了L-缬氨酸产率和糖酸转化率。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33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