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杂空间多曲面双层斜交混凝土网格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44484.9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81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杨锋;赵海;曹浩;孙晓阳;陈新喜;李赟;曹刘明;穆国虔;朱建红;吴光辉;赵旭;陈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48 | 分类号: | E04G11/48;E04G11/36;E04G17/00;E04G9/10;E04B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宋小光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杂 空间 曲面 双层 混凝土 网格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复杂空间多曲面双层斜交混凝土网格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搭设内网壳支撑体系;
于所述内网壳支撑体系之上设置内网壳找形结构,所述内网壳找形结构的曲率适配于待形成的内网壳结构的曲率;
于所述内网壳找形结构之上安装内网壳底模;
于所述内网壳底模之上安装内网壳衬模;
于所述内网壳底模之上并于所述内网壳衬模之间绑扎内网壳钢筋;
安装内网壳顶模,利用对拉螺栓紧固连接所述内网壳顶模和所述内网壳底模;
向所述内网壳顶模和所述内网壳底模之间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内网壳结构;
于所述内网壳顶模之上搭设外网壳支撑体系;
于所述外网壳支撑体系之上设置外网壳找形结构,所述外网壳找形结构的曲率适配于待形成的外网壳结构的曲率;
于所述外网壳找形结构之上安装外网壳底模;
于所述外网壳底模之上安装外网壳衬模;
于所述外网壳底模之上并与所述外网壳衬模之间绑扎外网壳钢筋;
安装外网壳顶模,利用对拉螺栓紧固连接所述外网壳顶模和所述底模;
向所述外网壳顶模和所述外网壳底模之间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外网壳结构;
拆除所述外网壳顶模、所述外网壳底模、所述外网壳衬模、所述外网壳支撑体系、所述内网壳顶模、所述内网壳底模、所述内网壳衬模以及所述内网壳支撑体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空间多曲面双层斜交混凝土网格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搭设内网壳支撑体系的步骤,包括:
提供立杆和径向水平杆,将所述立杆和径向水平杆支设于待形成的内网壳结构的投影位置,将所述径向水平杆沿投影位置径向布置,将所述立杆沿所述径向水平杆间隔布置,并与所述径向水平杆连接固定,且所述立杆的高度自投影位置的外缘至内部逐渐变高;
提供环向弧形杆,将所述环向弧形杆置于所述立杆和所述径向水平杆相交处,并将所述环向弧形杆与对应的所述立杆和所述径向水平杆连接固定;
提供水平剪刀撑和竖向剪刀撑,将所述水平剪刀撑置于所述环向弧形杆和所述径向水平杆连接所形成的平面内,并将所述水平剪刀撑与对应的所述环向弧形杆、所述径向水平杆以及所述立杆连接固定;将所述竖向剪刀撑置于所述立杆和所述径向水平杆连接所形成的平面内,并将所述竖向剪刀撑与对应的所述立杆、所述径向水平杆以及所述环向弧形杆连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空间多曲面双层斜交混凝土网格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内网壳找形结构的步骤,包括:
提供径向定位横杆,将所述径向定位横杆沿所述内网壳支撑体系的径向铺设并与所述内网壳支撑体系固定连接,且所述径向定位横杆的端部凸伸出所述内网壳支撑体系形成一定位端;
提供环向定位横杆,将所述环向定位横杆固定于所述径向定位横杆的定位端,且所述环向定位横杆的曲率与所述待形成的内网壳结构对应位置的曲率相适配;
提供径向多曲率龙骨,所述径向多曲率龙骨的曲率与所述待形成的内网壳结构对应位置的曲率相适配,将所述径向多曲率龙骨固定于所述环向定位横杆上;
提供斜向回撑杆,将所述斜向回撑杆垂直顶撑于所述径向多曲率龙骨的底部,且所述斜向回撑杆与所述内网壳支撑体系连接固定;
提供环向圆形次龙骨,将所述环向圆形次龙骨置于所述径向多曲率龙骨之上并与所述径向多曲率龙骨连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空间多曲面双层斜交混凝土网格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内网壳衬模时,将所述内网壳衬模贴合固定于所述内网壳底模之上,在所述内网壳衬模与所述内网壳底模之间有缝隙时,利用发泡性聚氨酯填塞缝隙;
于所述内网壳衬模的表面涂抹一层原子灰并打磨形成原子灰表层,再于所述原子灰表层之上涂刷一层脱模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空间多曲面双层斜交混凝土网格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绑扎内网壳钢筋时,从底至顶分段绑扎;
在绑扎上部钢筋时,调整下部钢筋中主筋的弧度;
将上部钢筋中的箍筋套设于下部钢筋中主筋的顶部,而后将上部钢筋中的主筋与下部钢筋中对应的主筋对接,再将上部钢筋中的箍筋移动至设定的位置并与上部钢筋中对应的主筋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448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