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风管用焊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47612.5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1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理漫;池志浩;汪本发;杨军;吕凡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0/10 | 分类号: | B23K20/10;B23K20/26;B29C65/08 |
代理公司: | 44476 广州浩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丰佳 |
地址: | 51136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风管 焊枪 连接板 架体 焊接机构 冷却机构 定位座 电气控制机构 超声波机 焊接头 焊接效率 焊接装置 滑动连接 架体顶部 架体连接 气缸连接 竖直设置 焊接点 滑轨 滑块 焊接 侧面 配合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风管用焊接装置,包括若干个焊接机构,焊接机构包括焊枪、超声波机,焊枪与超声波机连接,焊枪底部设有焊接头,还包括架体、汽车风管定位座、传动机构、冷却机构、电气控制机构;汽车风管定位座与架体连接;每一焊枪竖直设置在汽车风管定位座的上方,且位于汽车风管焊接点的正上方;每一传动机构设置在架体顶部;每一焊枪的顶部通过连接板与气缸连接;连接板的侧面设有连接板滑块;架体设有与连接板相配合的滑轨;连接板与架体滑动连接;冷却机构设置在架体上,且朝向焊接头设置;电气控制机构与传动机构、冷却机构、焊接机构连接。本发明提高了汽车风管焊接的稳定性,保障工人的安全性,并提高焊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汽车风管用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风管装配很多采用焊接装配方式。现有技术下,汽车风管焊接一般采用超声波机手动焊接,这样的方法不但效率低下,焊出来的成品良莠不齐,报废率高;更况且现在的汽车配件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手工焊接的质量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当汽车风管有多个焊接点焊接时,焊接质量差,合格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风管用焊接装置,提高了汽车风管焊接的稳定性,保障工人的安全性,并提高焊接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风管用焊接装置,包括若干个焊接机构,所述焊接机构包括焊枪、超声波机,所述焊枪与所述超声波机连接,所述焊枪底部设有焊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架体、汽车风管定位座、传动机构、冷却机构、电气控制机构;
所述汽车风管定位座与所述架体连接;每一所述焊枪竖直设置在所述汽车风管定位座的上方,且位于汽车风管的焊接点正上方;每一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顶部;每一所述焊枪的顶部通过连接板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侧面设有连接板滑块;所述架体设有与所述连接板相配合的滑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架体滑动连接;所述冷却机构设置在架体上,且朝向所述焊接头设置;所述电气控制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所述冷却机构、所述焊接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架体设有导轨;所述汽车风管定位座的底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可方便随时可更换汽车风管定位座,多种汽车风管类焊接可以通用,节省资源。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为气缸;气缸可带动焊枪上下移动进行焊接工作。
优选的,还包括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板气缸、与所述汽车风管配合的压板;所述压紧气缸位于所述架体上;所述压板位于所述汽车风管的上方;所述压板与所述压板气缸连接;通过压板压紧汽车风管,提高焊接质量。
优选的,所述冷却机构为若干个冷却气管;冷却气管可对焊接头进行冷却,让焊接头不处于一直加温状态。
优选的,所述电气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一时间继电器、第二时间继电器、第三时间继电器;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每一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每一所述焊枪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所述冷却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时间继电器设置在所述焊枪和所述超声波机之间;所述第三时间继电器与所述冷却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时间继电器、所述第三时间继电器、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均与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连接;通过控制焊接头的焊接时间、冷却气管的吹气冷却时间,能很好的调控焊接的精度,并且严格控制汽车风管总体焊接时间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的,所述焊枪与所述超声波机可拆卸连接;可更换不一样的焊接头来不同汽车风管的焊接需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冷却机构,可对焊接头冷却,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电气控制机构,可对时间参数调节,能很好的调控焊接的精度,提高焊接质量;通过设置多个焊接机构,可多点焊接,提高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中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76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