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义乌小鲵人工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48311.4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44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郑荣泉;费潇鸣;张丹丹;谢净倍;孙帆;宋静;李卓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210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义乌 人工 养殖 方法 | ||
1.义乌小鲵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定养殖场环境、养殖设施、培育饲养、病害防治这四个部分;
一、养殖场环境:
通自来水的丘陵山地内;
二、养殖设施:
养殖设施包括养殖池以及与养殖池进水口相连的蓄水池,养殖池由产卵池、孵化池、稚鲵培育池、幼鲵培育池、成鲵培育池、种鲵培育池这6类池组成,每个养殖池的进水口与蓄水池相连;
成鲵培育池、种鲵培育池的水陆比为1:(2±0.2);
孵化池中设有孵化筛;
将蓄水池内曝气≥24h的自来水加注至消毒后的养殖池内:产卵池水深5cm~10cm;孵化池水深5cm~6cm;稚鲵培育池水深5cm~8cm;幼鲵培育池水深7cm~10cm;成鲵培育池最深处水位高3cm~5cm;种鲵培育池最深处水位高3cm~5cm;
成鲵培育池通过设置15°~30°的缓坡营造水陆环境;
成鲵培育池、种鲵培育池均为:在陆地环境铺设用浓度为10ppm~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min后洗净的湿润水苔,厚度为2cm,池体加盖黑布,同时用自粘式纱网将养殖框封口;
三、种鲵选择与培育:
3.1、种鲵培育:
选用鲵龄2龄~4龄,雌鲵体长≥80mm,雄鲵体长≥90mm,按雌、雄比1:1的数量比例分养于种鲵培育池;
放养密度控制在10尾/平方米~15尾/平方米,种鲵培育池的水温控制在10℃~15℃;
当雄性义乌小鲵出现繁殖期性特征时,结束此种鲵培育;
3.2、产卵:
将出现繁殖期性特征的雄性义乌小鲵连同同期培育的雌性义乌小鲵一同放入产卵池内,放养密度控制在6尾/平方米~12尾/平方米,产卵池水温控制在(10±1)℃;至雌性义乌小鲵产卵,待卵袋产出后4h~5h,从种鲵培育池取出卵袋;
3.3、鲵卵孵化:
将卵袋移至孵化池内的孵化筛中孵化,孵化密度控制在3000颗/平方米~4000颗/平方米;设置微流水的孵化条件,孵化水温(15±1)℃,光照强度(1500±200)lx,每天光照12h,其余时间均黑暗处理;水中的溶氧为10毫克/升~12毫克/升;孵化池水深5cm~6cm;
直至受精卵孵化出膜;
3.4、稚鲵培育
将受精卵孵化出膜形成的鲵种投放至稚鲵培育池培育:
养殖密度为(30±3)尾/升水,水温为22℃~25℃,水中的溶氧为10毫克/升~12毫克/升;
当培育至第7天,结束此稚鲵培育;
3.5、幼鲵培育
在幼鲵培育池内的培育分成以下3个阶段,水温均为22℃~25℃:
阶段一,从放入幼鲵培育池内起至1月龄幼鲵:养殖密度为(20±2)尾/升水;
阶段二、从阶段一结束至所得幼鲵的体长为30mm~40mm:养殖密度为(10±1)尾/升水;
阶段三、从阶段二结束至完成变态:养殖密度4~5尾/升水;
3.6、成鲵培育
成鲵在成鲵池中培育:分成以下2个阶段:
阶段一,从完成变态~18月龄成鲵:放养密度为45~50尾/平方米;水温在23℃~25℃;
阶段二,从18月龄成鲵~24月龄成鲵:放养密度为10尾/平方米~15尾/平方米,水温在20℃~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831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