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列车运行的中央控制方法、装置及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51726.7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4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昭翼;孙玉虎;秦协安;罗方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7/20 | 分类号: | B61L2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车 运行 中央 控制 方法 装置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列车运行的中央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中央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控制信号单元,上述控制信号单元接收外部系统生成的运行控制信号后传递至对应的执行终端以控制上述列车运行,其中,上述中央控制装置还包括逻辑处理单元;上述控制信号单元还被配置为接收外部系统隔离信号;以及响应于至少一个上述控制信号单元接收到上述外部系统隔离信号,上述逻辑处理单元基于上述列车的运行速度生成运行控制信号,以控制上述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包括上述的中央控制装置。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中央控制装置及包含其的系统,能够及时响应外部ATP系统的故障产生列车运行信号,从而保证列车始终具有限速运行的防护能力,进一步提升列车的行车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的控制领域,尤其涉及高速列车组在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失效后的限速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高速列车,例如动车组上搭载有各种复杂的控制系统以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除了各个系统本身的可靠性外,各个系统之间需要通过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可以认为列车的网络控制系统约可靠,越能够保证列车各个系统之间的通信交互,从而能够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目前,常见的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采用车辆信息控制装置(MON系统),MON系统采用2级拓扑,列车总线采用ARCNET总线(Attached Resource Computer NETwork,连接资源计算机网络),组成令牌环网(光纤环网);车辆总线采用HDLC总线(High Level Data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与牵引、制动等设备点对点通信。
ATP系统(Auto Train Protection,列车自动防护系统)是确保列车运行速度不超过目标速度的安全控制系统。它是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的子系统,也是确保列车安全运行,实现超速防护的关键设备。ATP系统通过设于轨旁的ATP地面设备,连续地向列车传送“目标速度”或“目标距离”等信息,以保持后续列车与先行列车之间的安全间隔距离,并监督列车车门和站台屏蔽门的开启和关闭的程序控制,确保它们的安全操作。ATP系统地面发送设备平时通过轨道电路或交叉感应环线发送列车检测信息,以检查轨道区段的空闲和占用,当检测到列车占用该轨道区段时,将“目标速度”或“目标距离”等数据信息传送给列车。车载ATP设备接收并解译“速度命令”等数据信息,结合列车实际速度、制动率、车轮磨损补偿等相关条件,实现超速防护控制,并与列车自动运行(ATO)系统配合,实现列车速度的自动调整。当列车到达定位停车点,由ATP系统通过轨旁设备向列车传送列车车门开启和关闭信息,进行列车车门开、闭控制。
一旦ATP系统出现故障,被隔离后,列车的网络控制系统将接收不到原本来自ATP系统的相关列车运行防护指令,无法进行相应显示和提示。并且,由于失去了自动防护,列车速度控制依靠司机手柄级位执行,人工判断准确度可能存在偏差。容易造成行车安全隐患。
因此,继续一种能够弥补由于ATP被隔离后列车无法自动限速问题的方法、装置及系统,从而能够提高列车运行控制的可靠性,合理控制列车的限速,避免造成行车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为了解决上述在外部ATP系统被隔离后列车无法自动限速运行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列车运行的中央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控制信号单元,上述控制信号单元接收外部系统生成的运行控制信号后传递至对应的执行终端以控制上述列车运行,其中,上述中央控制装置还包括逻辑处理单元;
上述控制信号单元还被配置为接收外部系统隔离信号;以及
响应于至少一个上述控制信号单元接收到上述外部系统隔离信号,上述逻辑处理单元基于上述列车的运行速度生成运行控制信号,以控制上述列车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17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动车辆的放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