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管桩贝雷架基础满堂支架体系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52766.3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4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姚成玉;朱进;刘春梅;苏颖;孙平;曹永;谢宗昊;龚章锐;陆林;吴启源;曹浩成;王方;付灿;李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池州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2D13/04;E02D5/52;E02D5/2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桩贝雷架 基础 满堂 支架 体系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钢管桩贝雷架基础满堂支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施工准备;2)钢管桩导向施工平台搭设;3)钢管桩沉桩桩帽安装;4)钢管桩导向打设;5)钢管桩接长施工;6)型钢底梁布设与定位;7)贝雷梁布设;8)分配梁布设;9)平台板铺设;10)平台反力预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施工栈桥作为撑架纵梁的支撑体,并在撑架纵梁的悬臂段上设置撑架横梁,通过撑架纵梁和撑架横梁限定导向槽管的位置,降低了钢管桩导向施工平台搭设的难度,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本发明在钢管桩的外侧壁上设置滑移抱箍和滑移控板,并使滑移控板与控位槽板相连,可通过控位槽板限定钢管桩的横向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桩贝雷架基础满堂支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属于桥梁工程领域,适用于钢管桩贝雷架基础满堂支架施工工程。
背景技术
国内现浇梁施工支架形式多样,合理选择支架类型,对于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钢管桩贝雷架基础满堂支架具有强度高、刚度和稳定性好等特点,常作为现浇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支架形式。但在钢管桩贝雷架基础满堂支架体系搭设的施工过程中,常存在钢管桩打设定位精度低、贝雷梁标高调节难度大、平台预压施工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支架体系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用于跨河桥现浇箱梁的水上施工平台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桩、横梁、纵梁、满堂支架、模板;所述钢管桩沿河道宽度方向成列间隔设置;所述横梁水平贯通连接在位于同一横排的钢管桩的顶面;所述纵梁垂直布设于所述横梁的顶面;所述满堂支架搭设于纵梁的顶面。该施工平台体系虽可满足施工平台搭设的要求,但在钢管桩打设定位精度控制、平台体系低损伤高效连接等方面尚存可提升支撑。
综上所述,现有施工技术在适宜的工况下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但尚未很好地解决钢管桩打设定位精度、贝雷梁标高调节难度、平台施工受力性能等问题。鉴于此,目前亟待发明一种可以提高支架体系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降低现场施工难度、改善平台结构受力性能的钢管桩贝雷架基础满堂支架体系的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改善支架体系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降低现场施工难度的钢管桩贝雷架基础满堂支架体系的施工方法。
这种钢管桩贝雷架基础满堂支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施工准备:现场搭设施工钢栈桥,测绘确定钢管桩打设的位置,准备施工所需的施工装置和材料;
2)钢管桩导向施工平台搭设:在施工钢栈桥上铺设两排撑架纵梁,分别在施工钢栈桥的下表面和撑架纵梁的上表面铺设桥底挂板和梁顶挂板,通过纵梁锚筋对桥底挂板和梁顶挂板施加紧固力;在两排撑架纵梁之间设置两道撑架横梁,并使撑架纵梁与撑架横梁通过螺栓或焊接连接牢固;在撑架纵梁与撑架横梁围合形成的空腔内插设导向槽管,分别在导向槽管与撑架纵梁和撑架横梁之间设置槽管角筋;
3)钢管桩沉桩桩帽安装:在钢管桩上设置承载抱箍,并在承载抱箍的外侧设置箍侧撑板,在箍侧撑板的上表面设置镜像对称的补强撑柱,箍侧撑板的下表面与承载抱箍之间设置箍侧斜撑;在钢管桩的顶端设置可调桩帽,通过桩帽紧固栓将可调桩帽与钢管桩连接牢固;在补强撑柱的顶端设置柱顶支撑体;先校核柱顶支撑体和可调桩帽的标高,再在桩顶钢梁的下表面设置梁底密闭层,然后将桩顶钢梁吊装至柱顶支撑体及可调桩帽的上表面;
4)钢管桩导向打设:在导向槽管外侧的撑架纵梁上依次设置镜像对称的控位体底板和控位体撑柱,并在控位体撑柱上面向导向槽管侧设置控位螺栓和控位槽板;在导向槽管的顶端设置柔性管帽;采用吊装设备将钢管桩吊装至导向槽管的上方,并使钢管桩的轴线与导向槽管重合;将钢管桩的底端插入导向槽管后,在钢管桩的外侧设置滑移抱箍,并使滑移抱箍外侧壁上的滑移控板插入控位槽板的沉桩导向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池州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未经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池州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27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