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醇提制备藻蓝蛋白的生产系统及其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54962.4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35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胡银银;梅元碧;倪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绿孚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4/795 | 分类号: | C07K14/795;C07K1/14;C07K1/34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滕金叶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提制 备藻蓝 蛋白 生产 系统 及其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醇提制备藻蓝蛋白的生产系统及其工艺方法,本发明生产系统具有浸提罐,浸提罐后通过管道及阀门依次串联有一级冷循环装置、冷循环离心机、二级冷循环装置、一级微滤膜过滤机、三级冷循环装置、二级超滤膜过滤机、三级浓缩膜过滤机、喷雾干燥塔,所述二级超滤膜过滤机和三级浓缩膜过滤机均位于10℃恒温无菌库中;本发明方法是采用低含量含醇磷酸盐缓冲液浸提螺旋藻粉,利用低浓度乙醇帮助螺旋藻细胞破壁并控制料液中的微生物总数,还在浸提后全程控制在10℃以下低温分离提纯,可在不影响藻蓝蛋白收率的情况下,将藻蓝蛋白中微生物菌落总数控制在100cfu/g以内,不仅大大优化了藻蓝蛋白生产工艺,还提高了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色素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低温醇提制备藻蓝蛋白的生产系统及其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藻蓝蛋白是从螺旋藻中分离出的一种天然蓝色色素,它既是一种蛋白质,又是一种极好的天然食用色素,同时又是良好的保健食品。藻蓝蛋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动物细胞再生,抑制某些癌细胞等作用,具有重要的医疗价值。藻蓝蛋白还具有强烈荧光,在分子生物学上被制成荧光探针。因此藻蓝蛋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他的广泛应用也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
螺旋藻是一种低等生物,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而藻蓝蛋白就存在于细胞液中。藻蓝蛋白的天然蓝色调很好,但是其稳定性比较差,热、光、溶剂等都会使其在短时间内被破坏,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对微生物的控制有很高要求,这都给生产带来很大的麻烦。尤其藻蓝蛋白是一种营养成分很高的蛋白质,相当于微生物的培养基,非常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但是藻蓝蛋白的成品又对微生物含量有严格要求,这就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工艺压力,故而,微生物的控制在藻蓝蛋白的生产中成了重中之重。目前关于藻蓝蛋白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关于如何从螺旋藻中提取藻蓝蛋白,以及藻蓝蛋白的分离提纯,但是对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控制方面几乎没有文献报道。
因此,研发一种既能有效提高藻蓝蛋白收率、又能稳定控制藻蓝蛋白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稳定的藻蓝蛋白的生产方法,成为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藻蓝蛋白稳定性差,其成品对微生物含量要求严格,导致其生产工艺难以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低温醇提制备藻蓝蛋白的生产系统及其工艺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低温醇提制备藻蓝蛋白的生产系统,具有浸提罐,所述浸提罐后通过管道及阀门依次串联有一级冷循环装置、冷循环离心机、二级冷循环装置、一级微滤膜过滤机、三级冷循环装置、二级超滤膜过滤机、三级浓缩膜过滤机、喷雾干燥塔,所述二级超滤膜过滤机和三级浓缩膜过滤机均位于10℃恒温无菌库中,喷雾干燥塔位于常温无菌库中。
本发明中所述浸提罐设置有1~7个,当浸提罐个数≥2时,是采用并联方式进行连接的,使用时根据工艺需求调节各浸提罐的配料时间及出料时间,所述浸提罐设有夹套及搅拌装置。
本发明中所述一级冷循环装置、二级冷循环装置、三级冷循环装置均同时设置有1~3个换热器,每级冷循环装置的换热器通过管道及阀门同时设置有并联连接方式及串联连接方式。
本发明中所述冷循环离心机设置有1~5个,当冷循环离心机的个数≥2时,是采用并联方式进行连接的,所述冷循环离心机是带有夹套及制冷循环设备的离心机,能够将机器预冷至需要温度再进行物料离心分离操作。
本发明中所述一级微滤过滤膜、二级超滤过滤膜及三级浓缩过滤膜分别都是由2~4道过滤膜串联连接而成。
本发明的一种低温醇提制备藻蓝蛋白的生产系统制备藻蓝蛋白的工艺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对整套系统内的所有设备进行深度灭菌,首先采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乙醇溶液浸泡3~5小时,排出回收,然后采用80~100℃高温水循环流通1~2小时;平行采样检测每个设备的流出水样中微生物含量<10cfu/ml后,采用温度为0~5℃、微生物含量<10cfu/ml的纯净水通水至设备流出水为0~5℃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绿孚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绿孚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49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