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车辆无枕梁底架端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58925.0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6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梁炬星;王兴文;李云川;李拥军;黄文杰;朱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08 | 分类号: | B61F1/08;B61F1/10 |
代理公司: | 32245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蔡晶晶 |
地址: | 21003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钩安装座 斜向支撑 支撑梁 车钩 底架端部结构 底架边梁 底架 端梁 枕梁 开口 四边形框架结构 应力集中区 车辆纵向 承载能力 工艺调节 轨道车辆 过渡结构 疲劳寿命 生产效率 装配关系 多路径 转向架 纵向力 传递 前部 向后 组装 保证 生产 | ||
1.一种轨道车辆无枕梁底架端部结构,包括底架端梁(1)、底架边梁(7)、车钩安装座(3)和车钩支撑梁(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向支撑梁(2),所述车钩安装座(3)的前部通过斜向支撑梁(2)与底架端梁(1)连接,所述车钩安装座(3)的两侧通过车钩支撑梁(4)与底架边梁(7)连接,使车钩安装座(3)两侧分别形成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斜向支撑梁(2)形成开口向前的55°-80°夹角,车钩支撑梁(4)形成开口向后的120°-140°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无枕梁底架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支撑梁(2)的前部通过位于其外侧的前端连接板(8)与底架边梁(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无枕梁底架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钩连接座(5)和牵引梁(6),所述车钩连接座(5)位于车钩安装座(3)的后方,牵引梁(6)位于车钩连接座(5)的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无枕梁底架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架地板(9),所述车钩安装座(3)、车钩支撑梁(4)、斜向支撑梁(2)车钩连接座(5)和牵引梁(6)焊接于底架地板(9)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无枕梁底架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斜向支撑梁(2)两端分别与车钩安装座(3)和底架端梁(1)焊接,所述车钩支撑梁(4)两端分别与车钩安装座(3)和底架边梁(7)焊接,车钩连接座(5)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车钩安装座(3)和牵引梁(6)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无枕梁底架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钩安装座(3)、车钩支撑梁(4)和斜向支撑梁(2)焊接成形成主框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无枕梁底架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车钩安装座(3)通过型材和板材连接而成,车钩安装座(3)内部的隔板设有开孔;车钩连接座(5)采用板材连接而成,形成框架结构。
8.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无枕梁底架端部结构。
9.轨道车辆无枕梁底架端部结构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车钩安装座(3)、车钩支撑梁(4)和斜向支撑梁(2)焊接成形成主框架,车钩支撑梁(4)之间形成开口向前的55°-80°夹角,斜向支撑梁(2)之间形成开口向后的120°-140°夹角;
第二步、将车钩连接座(5)焊接于车钩安装座(3)后方,牵引梁(6)焊接于车钩连接座(5)的后方,形成了端部承载结构;
第三步、将底架端梁(1)、底架边梁(7)和底架地板(9)进行焊接,形成整体结构;
第四步、将所述端部承载结构与该整体结构焊接,具体的,将斜向支撑梁(2)的前端与底架端梁(1)焊接,车钩支撑梁(4)的外端与底架边梁(7)焊接,并且,端部承载结构与底架地板(9)的底面进行焊接,形成整个无枕梁的端部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无枕梁底架端部结构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将前端连接板(8)的两端分别与斜向支撑梁(2)的前部外侧面和与底架边梁(7)内侧面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892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