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双脉冲燃发器的级间隔离导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59851.2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2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虞国军;吴浩东;朱方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江航天红林探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K9/32 | 分类号: | F02K9/32;F02K9/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维新 |
地址: | 432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脉冲 燃发器 间隔 离导通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脉冲燃发器的级间隔离导通装置,包括:支撑孔板、金属膜片、隔热孔板和阻燃层;支撑孔板上端面依次设有与第一脉冲单元贯通的金属膜片和阻燃层,支撑孔板与金属膜片焊接固定;支撑孔板下端面设有用于放置第二脉冲单元点火药盒的隔热孔板。通过支撑孔板外设螺纹接口连接两个脉冲单元,利用O形密封圈径向密封和阻燃层端面密封,实现双重密封绝热;支撑孔板与隔热孔板内置贯通的轮辐状流道孔,实现两个脉冲单元流道导通共用。本发明结构紧凑体积小、密封绝热效果好、安装简单和安全可靠,提高了双脉冲燃发器输出的灵活性和可靠性,通用于脉冲式发动机,特别适用于高温高压系统的物理隔离与正压导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脉冲燃发器的级间隔离导通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成熟的燃气发生器多采用单室自由装填装药,装药质量占比低,单次启动、固定气量输出,通常用于向姿轨控动力系统储箱充气、推进剂储箱增压或涡轮驱动等场合,但在建压过程常出现充气不足或超压等问题,更难以满足续航时间长、可控灵活输出和空间受限的应用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常规隔离装置通过采用轴向分割将燃气发生器划分为多级装药室,一般利用隔舱膜片、易碎膜片、惰性限燃层、延迟药柱等对脉冲单元进行物理隔离,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密封与绝热难度大、工作间隔时间短、安全可靠性低等问题。
因此,如何对现有双脉冲燃发器的级间隔离导通装置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双脉冲燃发器的级间隔离导通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脉冲燃发器的级间隔离导通装置,所述级间隔离导通装置设置在所述双脉冲燃发器的第一脉冲单元与第二脉冲单元之间;所述级间隔离导通装置包括:支撑孔板、金属膜片、隔热孔板和阻燃层;
所述支撑孔板上端面依次设有与第一脉冲单元贯通的所述金属膜片和阻燃层,所述支撑孔板与所述金属膜片焊接固定;
所述支撑孔板下端面设有用于放置第二脉冲单元点火药盒的所述隔热孔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孔板与所述金属膜片采用真空氩弧焊焊接构成整体,堆积焊料形成环焊缝。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孔板的中部设有第一轮辐状流道孔,所述支撑孔板的外圆周上设有用于放置O形密封圈的环形沟槽,所述支撑孔板的上端面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金属膜片的平底沉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级间隔离导通装置通过所述支撑孔板的外设螺纹接口连接所述第一脉冲单元和第二脉冲单元,通过所述O形密封圈的径向密封和所述阻燃层与第一脉冲单元的端面压缩密封,构成一体化双重密封绝热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孔板选用低碳合金结构钢,牌号为30CrMnSi,淬火硬度为(35~40)HRC。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膜片选用低碳合金结构钢,牌号为30CrMnSi,调质硬度为(28~32)HRC;
所述金属膜片的厚度为0.5mm±0.03mm,背部预制“米字型”均布沟槽,规格为槽长30mm、槽宽1mm和槽深0.3mm±0.01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燃层将所述金属膜片包裹在所述支撑孔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孔板的中部相对应所述第一轮辐状流道孔设有第二轮辐状流道孔,实现两个脉冲单元流道导通共用;所述隔热孔板的下端面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二脉冲单元点火药盒的沉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燃层的材料为824柔性耐烧蚀材料,采用平板硫化成型,硫化条件:加压10±0.5MPa、150±10℃、保温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江航天红林探控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江航天红林探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98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