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量式伺服驱动器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3943.8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3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颜明华;邓传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广泰威达数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4 | 分类号: | G05B19/414 |
代理公司: | 51291 成都聚蓉众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辉 |
地址: | 6101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伺服驱动器控制 变量存储 主控制器 伺服驱动器 判定模块 选择模块 指令 增量式 脉冲量输入接口 参数设置指令 存储指令地址 速度调节指令 参数管理 测试指令 内部参数 全面调节 伺服电机 显示模块 运行指令 指令位置 判定 监视 | ||
本发明涉及伺服驱动器控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增量式伺服驱动器控制方法,包括主控制器及与之相连的脉冲量输入接口,主控制器包括变量存储模块、判定模块以及选择模块,主控制器连接有显示模块,变量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地址变量,判定模块用于判定该伺服驱动器指令位置的来源,选择模块用于对指令进行选择和操作,变量存储模块内设有监视指令DP、参数设置指令PA、参数管理指令EE、速度调节指令Sr、JOG运行指令Jr以及伺服驱动器测试指令oL。该增量式伺服驱动器控制方法,能够便捷地对伺服电机进行地控制和内部参数的全面调节,便于人们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伺服驱动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增量式伺服驱动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交流伺服技术的成熟稳定,产品性能不断提高,适应工业控制向高速度、高精度、高效率、数字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随着伺服产品性价比的不断提升,伺服控制替代步进控制已成为产业发展趋势。交流伺服技术已从军工航空航天领域广泛深入地渗透到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轻工机械、网版印刷、包装机械、自动生产线等自动化领域。
现有技术中,伺服驱动器的控制方式比较复杂,灵活度不高,对伺服驱动器的内部参数的设置不够全面,进而不便于人们的使用。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绝对式伺服驱动器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量式伺服驱动器控制方法具备能够便捷地对伺服电机进行地控制和调节,便于人们使用的优点,解决了伺服驱动器的控制方式比较复杂,灵活度不高,对伺服驱动器的内部参数的设置不够全面,进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量式伺服驱动器控制方法,包括主控制器及与之相连的脉冲量输入接口,所述主控制器包括变量存储模块、判定模块以及选择模块,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有显示模块,所述变量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地址变量,所述判定模块用于判定该伺服驱动器指令位置的来源,所述选择模块用于对指令进行选择和操作,所述变量存储模块内设有监视指令DP、参数设置指令PA、参数管理指令EE、速度调节指令Sr、JOG运行指令Jr以及伺服驱动器测试指令oL。
优选的,所述脉冲量输入接口的脉冲量的最高脉冲频率500kHz,且采用差分驱动方式进行脉冲量的输入。
优选的,所述显示模块由6位LED数码管显示器组成,所述6位LED数码管显示器用于显示主控制器内各种状态及数据。
优选的,所述监控指令DP包括电机速度Spd、位置脉冲Pos和Pos.、脉冲Cpo和Cpo.、位置偏差脉冲Epo和Epo.、电机转矩Trq、电机电流I、直线速度LSp、控制方式Cnt、脉冲频率Frq、运行状态rn和报警Err。
优选的,所述参数设置指令PA用于对系统内的参数进行修改,且每次修改的单位为1,同时修改后的参数通过变量存储模块进行存储保存。
优选的,所参数管理指令EE用于处理内存和EEPROM之间的操作,且管理指令EE包括参数写入Set、参数读取rd、参数备份bA、恢复备份rS和恢复缺省值dEF。
优选的,所述速度调节指令Sr用于改变电机的速度,电机按给定的速度运行,显示速度为正值时,电机正转,显示速度为负值时,电机反转。
优选的,所述JOG运行指令Jr是用于电机进行点动方式进行工作,所述电机的速度通过速度铰接指令进行调节。
优选的,伺服驱动器测试指令oL用于对伺服电机进行测试。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量式伺服驱动器控制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广泰威达数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广泰威达数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39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