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制剂消解黑臭河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4518.0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8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宽;黄雪敏;陈勇;何明军;何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清天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4;C02F11/00;C02F11/02;C12N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乔浩刚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制剂 消解 河道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消解黑臭河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制剂消解黑臭河道的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制剂消解黑臭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黑臭河道预处理;(2)污水的处理;(3)污泥的处理;(4)污泥处理物的应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微生物制剂在治理黑臭水体的应用过程中常常存在对氮、磷和有机物等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弱、处理效率低,对黑臭水体的消除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本发明通过微生物制剂的方式处理了黑臭河道的污水和污泥,整个工艺方法较为完善并取得了出色的效果,做到了废物的合理利用,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解黑臭河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制剂消解黑臭河道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黑臭水体主要与水体缺氧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和长期底泥淤积有关。导致黑臭水体发生主要原因有:一)外源有机物、NH3-N不断消耗水中氧气。城市水体因外源性有机物(如生活及工农业排放污水、农产品加工残余物畜、禽粪便等)导致水体环境容量超出收纳范围,厌氧菌在水体中所含溶解氧(DO)持续消耗至下限时发生作用,促使有机物产生氨、NH3、H2S等有臭味、具有挥发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此外难溶于水气体(CH4、N2、和H2S等)在厌氧环境条件下进入上覆水并携带一定量的底泥,致使水体发黑发臭现象出现。二)污染的城市水体中,部分污染物通过沉降或吸附作用不断进入水体底泥,底泥中污染物和NH3-N在酸性及还原条件下开始释放,造成底泥内源反复污染。水体中过量的N、P会引起藻类暴发,初期水体氧气得以补充,一旦过量,耗氧有机物和NH3-N便在死亡后形成,致使季节性水体黑臭现象频发。三)水体不流动和水温升高。水体缺少流动性造成局部水体中溶解氧减少,水体中蓝绿色藻类迅速繁殖,提高水华暴发风险,致使水质恶化。水温升高加速了水体中的动植物残体和有机物微生物及NH3-N的分解,加速溶解氧消耗,增加黑臭程度。
目前黑臭河流修复技术在国内外主要分为生物法、物理、化学三类方法。一)物理方法:疏浚底泥技术、人工曝气改善水体环境等技术;二)化学方法:采用混凝剂(如铝盐)强化絮凝、氧化剂(如H2O2)化学氧化、沉淀剂(如生石灰)化学沉淀等一系列反应,去除水体中污染物(如:溶解有机物);三)生物法:向水体中添加一定量的微生物制剂,加速水体中污染物降解,增强水体的自净功能。其中,生物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以微生物制剂治理城市黑臭水体,但是,微生物制剂在治理黑臭水体的应用过程中常常存在对氮、磷和有机物等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弱、处理效率低,对黑臭水体的消除作用不明显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生物制剂消解黑臭河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黑臭河道预处理:
将待处理黑臭河道的污水引流至第一处理池进行预处理,过滤其中的浮游杂质;将待处理黑臭河道的污泥吸入至第二处理池进行预处理,除去大颗粒无机杂质;
(2)污水的处理:
将微生物菌种在第一载体上固化培养,得到第一微生物制剂;之后向预处理过的第一处理池均匀地加入第一微生物制剂,并取样检测COD、TP、NH4+及TN指标,当出水所有指标检测值符合一级A出水标准时,过滤,排放至河道;
(3)污泥的处理:
将微生物菌种在第二载体上培养,得到第二固载微生物制剂;向预处理过的第二处理池中加入第二固载微生物制剂,定时取样检测COD、NH4+、TN指标;当所有指标检测值符合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后,加入重金属处理液,以降低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之后进行搅拌,过滤出吸附有重金属的第二固载微生物制剂,得到污泥处理物;
(4)污泥处理物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清天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清天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45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