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头载重汽车驾驶室振动特性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6027.X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5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代胜;王海涛;李瑞峰;俞俊兆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G01M5/00 |
代理公司: | 32251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计成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驾驶室 长头车 检测 试验 道路试验 模态试验 扭转刚度 振动特性 振动问题 振动性能 整车 载重汽车驾驶室 发动机转速 方法分析 角度检测 汽车行驶 设计阶段 数据积累 平头车 长头 实车 车速 超前 分析 测试 开发 积累 发现 | ||
1.一种长头载重汽车驾驶室振动特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1)驾驶室模态试验:试验对象为长头载重汽车驾驶室白车身,采用自由模态方式,通过试验获取该驾驶室模态参数;
2)驾驶室弯曲与扭转刚度检测试验:试验对象为长头载重汽车驾驶室白车身,采用前端刚性约束,后端加载方式,在驾驶室不同位置施加不同大小的加载力,同时在驾驶室上设置多个测试点,检测在不同位置及不同导向加载力作用下各测试点的位移变化大小,分析驾驶室的刚度状况;
3)进行CAE仿真试验,并将步骤1)、2)中的试验结果与CAE仿真试验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的准确性,找出共性问题,并将通过测试暴露的问题要在模型仿真中加以改进;
4)道路试验:对于驾驶室模态试验、驾驶室弯曲与扭转刚度检测试验及CAE仿真试验发现的问题,通过道路试验的方法分析其与发动机转速和汽车行驶车速的关系,从整车的角度检测驾驶室振动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头载重汽车驾驶室振动特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驾驶室模态试验时采用单点激励方法进行激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头载重汽车驾驶室振动特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驾驶室模态试验时,首先将驾驶室按面积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置为一个测试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头载重汽车驾驶室振动特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驾驶室模态试验时,汽车驾驶室采用空气弹簧支承方式,保持驾驶室稳定,从而使驾驶室的约束状态接近于自由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头载重汽车驾驶室振动特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驾驶室弯曲与扭转刚度检测试验时,首先根据驾驶室的实际结构,测点布置沿左右门槛梁各7点,左右纵梁各7点,驾驶室前风窗对角线布置2点,左侧和右侧门框对角线各布置2点,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测点分布,通过各测点位移传感器测量驾驶室各测点在弯曲与扭转工况下的变形以及各门窗框对角线变化情况,据此分析驾驶室刚度状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头载重汽车驾驶室振动特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驾驶室弯曲与扭转刚度检测试验时,扭转刚度试验采用千斤顶在驾驶室白车身左右纵梁后端按照载荷级别50kg、100kg、150kg、200kg、250kg、300kg、400kg、600kg,其中600kg为超载工况,仅进行一次试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长头载重汽车驾驶室振动特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驾驶室扭转刚度试验分为左加载和右加载两种工况,每种工况下各试验载荷进行加载和卸载两次测量,按两次测量值取平均绘制扭转变形曲线及计算车身扭转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头载重汽车驾驶室振动特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驾驶室弯曲刚度试验采用分级加载进行,按要求在驾驶室底部布置四个台坐并将扁担梁固定,根据不同载荷级别在两端依次加载砝码,分级载荷为:100kg、200kg、300kg、400kg依次加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头载重汽车驾驶室振动特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驾驶室弯曲刚度试验分为左加载和右加载两种工况,每种工况各进行三组重复测量,按三次平均值取变形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头载重汽车驾驶室振动特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道路试验分为两部分:(1)乘员感受评价:以40-120KM/h为测试车速,通过驾驶室内乘员的主观感受来评价样车驾驶室振动性能;(2)仪器测试评价:对试验与仿真都暴露的怠速振动问题进行实车怠速测试;分别以60KM/h、90KM/h、120KM/h在试验道路上进行。重复进行两轮,减小随机误差。测试过程尽量维持车辆以恒定速度沿直线行驶,采样时间维持在120s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602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