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头载重汽车驾驶室振动特性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6027.X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5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代胜;王海涛;李瑞峰;俞俊兆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G01M5/00 |
代理公司: | 32251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计成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驾驶室 长头车 检测 试验 道路试验 模态试验 扭转刚度 振动特性 振动问题 振动性能 整车 载重汽车驾驶室 发动机转速 方法分析 角度检测 汽车行驶 设计阶段 数据积累 平头车 长头 实车 车速 超前 分析 测试 开发 积累 发现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长头载重汽车驾驶室振动特性的检测方法,其只要包括如下步骤:1)驾驶室模态试验;2)驾驶室弯曲与扭转刚度检测试验;3)进行CAE仿真试验;4)道路试验:对于驾驶室模态试验、驾驶室弯曲与扭转刚度检测试验及CAE仿真试验发现的问题,通过道路试验的方法分析其与发动机转速和汽车行驶车速的关系,从整车的角度检测驾驶室振动特性。该检测方法将测试、分析与实车试验紧密结合,从开发设计阶段就将驾驶室的振动问题与整车相结合来考虑,做到了超前设计。此外,国内长头车相比较平头车,其振动性能的数据积累较少,该检测方法能够有效的分析出驾驶室在不同工况下产生振动问题的原因,为充分了解长头车振动性能提供数据,也为长头车产品的开发积累经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长头载重汽车振动特性检测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长头载重汽车驾驶室振动特性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载重汽车是运载货物和商品用的一种汽车形式。在科技进步推动的交通运输业大发展的时代下,因其具有运输高效、低成本、低油耗等优势,载重汽车的使用越来越为广泛。但由于其行驶路面较为恶劣,行驶过程中易受路面和发动机激励影响,整车或局部振动较为明显。当出现共振现象时,会产生剧烈的振动和噪声,严重影响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使驾乘人员更容易疲劳,同时引起结构的损伤,缩短车身使用寿命。
长头车相比于平头车,在安全性上,由于长头车车头长,在遇到撞车的情况时,车头前端到驾驶员有一个相对平头车较长的缓冲距离,正面碰撞吸能区较大,故安全性好;在舒适性上,由于发动机安装于车头部分,不占用驾驶室的位置,驾驶室空间大,有更多空间用于安装冰箱、卧铺等设施,且驾驶室离地面较近,上下方便。因此舒适性比较好;在可安装维修性上,长头车发动机舱的位置更大,不仅可安装体积更大、动力性更强的发动机,其安装和维修性也更加方便。当前,由于国家政策对于长头车总长尺寸有所放宽,长头车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汽车行业为了提升品牌的竞争力,设计人员和生产厂家都越来越关注载重汽车的噪声和振动水平,对系统的振动性能都有明确的控制目标。航空工业所使用的非金属等新材料也在车身上有了很广泛的应用,以求提高驾驶室的疲劳寿命和乘坐舒适性。目前由于国内市场长头车占有率较低,技术研发积累较少,对于长头车驾驶室振动特性的研究方法主要还是参考平头车,并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而单纯的对标测试,通过试验暴露产品性能再进行修正,又比较耗费时间,且产品性能无法控制。因此,建立一套长头车驾驶室振动特性评价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长头载重汽车驾驶室检测的振动特性检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长头载重汽车驾驶室振动特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1)驾驶室模态试验:试验对象为长头载重汽车驾驶室白车身,采用自由模态方式,通过试验获取该驾驶室模态参数;
2)驾驶室弯曲与扭转刚度检测试验:试验对象为长头载重汽车驾驶室白车身,采用前端刚性约束,后端加载方式,在驾驶室不同位置施加不同大小的加载力,同时在驾驶室上设置多个测试点,检测在不同位置及不同导向加载力作用下各测试点的位移变化大小,分析驾驶室的刚度状况;
3)进行CAE仿真试验,并将步骤1)、2)中的试验结果与CAE仿真试验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的准确性,找出共性问题,并将通过测试暴露的问题要在模型仿真中加以改进;
4)道路试验:对于驾驶室模态试验、驾驶室弯曲与扭转刚度检测试验及CAE仿真试验发现的问题,通过道路试验的方法分析其与发动机转速和汽车行驶车速的关系,从整车的角度检测驾驶室振动特性。
优选的,在进行驾驶室模态试验时采用单点激励方法进行激励。
优选的,在进行驾驶室模态试验时,首先将驾驶室按面积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置为一个测试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60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