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污泥重金属生物沥滤的铁硫营养缓释球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67085.4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8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弛;薛军;李超;黄伟;张海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郭海燕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泥 重金属 生物 营养 缓释球 | ||
本发明属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泥重金属生物沥滤的铁硫营养缓释球。本发明一种用于污泥重金属生物沥滤的铁硫营养缓释球:由内外两部分结构组成:内部为负载铁硫营养的小颗粒球;外部为塑料‑纤维复合网眼大球壳;内部负载铁硫营养的小颗粒球填充在外部塑料‑纤维复合网眼大球壳内,共同构成铁硫营养缓释球。本发明可以用于污泥重金属生物沥滤,能够为污泥重金属处理所依赖的硫杆菌提供长效稳定的S、Fe营养。铁硫营养缓释球一方面可以加大游离型T.f菌、游离型T.t菌与营养基质的接触机会;另一方面为附着型T.f菌、附着型T.t菌提供更多的附着载体,本发明可作为污泥生物沥滤混合液反应体系的有益补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泥重金属生物沥滤的铁硫营养缓释球。
背景技术
市政污水厂污泥中的重金属元素是一种顽固的污染物,限制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生物沥滤技术是去除污泥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方法之一。污泥生物沥滤是指在S、Fe营养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弱嗜酸菌硫杆菌、嗜酸硫杆菌以及部分异养菌的生物化学代谢过程,使污泥中重金属由硫化物、碳酸盐、有机结合态等难溶态逐渐转化成为交换态等易溶态,最终使重金属由固相溶出,进入液相,达到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目的。营养基质,也称为底物,是污泥生物沥滤的生物化学反应基础物质。本方面所涉及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氧化硫硫杆菌(T.t)与氧化亚铁硫杆菌(T.f)所需的底物单质S以及FeSO4。
在传统的污泥生物沥滤操作过程中,其营养物的添加方式是向反应器中直接投加硫粉、FeSO4作为硫杆菌的生长基质。此时的硫粉易于沉淀,失去与硫杆菌的接触机会;FeSO4易于随水流失,需要反复投加,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硫粉易于沉淀,失去与硫杆菌的接触机会;FeSO4易于随水流失,需要反复投加,不易控制;游离菌与营养基质接触少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污泥重金属生物沥滤的铁硫营养缓释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污泥重金属生物沥滤的铁硫营养缓释球:由内外两部分结构组成:内部为负载铁硫营养的小颗粒球;外部为塑料-纤维复合网眼大球壳;内部负载铁硫营养的小颗粒球填充在外部塑料-纤维复合网眼大球壳内,共同构成铁硫营养缓释球。具有亲水性强、菌群附着力强、耐酸碱性稳定,生物稳定性好、经久耐用、不溶出有害物、二次污染小、防紫外线、抗老化、填料形状不受水流影响等优点。在使用过程中,易更换、投加方便。可以促进微生物稳定附着于介质表面,使菌群的停留时间大幅度延长,能有效的筛选和驯化微生物。
进一步地,所述负载铁硫营养的小颗粒球由两种单体颗粒球均匀混合组成,分别是单体负载Fe颗粒球和单体负载S颗粒球;单体负载Fe颗粒球与单体负载S颗粒球的个数比例为4:6;负载铁硫营养的小颗粒球的投加数量为220~260个/m3;负载铁硫营养的小颗粒球单个重量为20~26g;
所述塑料-纤维复合网眼大球壳由聚丙烯材料注塑而成的外层网眼塑料球、内层网眼塑料球和含硫苎麻纤维组成,所述含硫苎麻纤维填充在外层网眼塑料球与内层网眼塑料球之间;所述外层网眼塑料球上的网眼的孔径为8mm,外层网眼塑料球的直径为70mm,所述内层网眼塑料球上网眼的孔径为6mm,内层网眼塑料球的直径为60mm,所述每个塑料-纤维复合网眼大球壳中填充20~26g的含硫苎麻纤维;内外双层网眼塑料球之间填充含硫苎麻纤维,用以减缓球体网眼内的水流速率,同时起到辅助S营养基质的作用。
所述铁硫营养缓释球单体比重为0.92g/cm3。由于其比重小于水以及污泥的比重,因而在用于污泥重金属生物沥滤时,在反应器内很容易呈现悬浮状态,均匀分散于污泥中,属于优秀的立体球状悬浮填料。
再进一步地,所述单体负载Fe颗粒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70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