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内覆板部件的支架和车身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8310.6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6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B·基扎弗;B·罗特;P·扎茨格;M·施瓦布尔;C·泽尔迈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4 | 分类号: | B62D25/1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邵静玥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内覆板 部件 支架 车身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覆板部件(20)的支架(10),内覆板部件尤其是用于覆盖机动车的乘员空间,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一个供应管线(11),用于将能调温的、液态或气态的流体导向出口(12),所述流体能通过所述出口从供应管线(11)输出;‑入口(14),通过其所述流体能通过所述入口进入到导出管线(13)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覆板部件(20能在所述支架(10)上设置为使得所述支架(10)的出口(12)与所述内覆板部件(20)的入口(22)流体连接,并且所述支架(10)的导出管线(13)的入口(14)与所述内覆板部件(20)的出口(23)流体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支架的车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内覆板部件的支架以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9前序部分所述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对机动车的车辆内部空间进行空气调节,符合标准地使用空气冷却/空气加热装置。在此,热空气或冷空气吹到驾驶室或乘员空间中,以便达到希望的额定温度。该直接的空气流经常被乘员察觉为不愉快的,因为所述空气流将热或冷不优化地分布并且此外造成噪音。通过单方面的空气流可能例如出现热的干燥空气,由此刺激眼睛和粘膜,同时乘员可能会脚冷。也在冷空气的情况下可能刺激呼吸道或有时可能会出现过度冷却。
为了防止选择性的调温和作为不愉快察觉的空气流并且使空气调节较舒适,尝试将空气出口尽可能大面积地并且间接地构造。另一种可能性是在乘员空间中产生面加热,其中,对在乘员空间内部中的车辆构件直接调温。所述构件构造在DE 10 2017 206 304.1中提出。
然而,乘员空间通过面冷却/面加热的调温需要在覆板后方设置许多管线,以便可好地分布调温性能。连接这些管线是高成本的、烦琐的,产生额外重量并且需要附加的结构空间。
发明内容
从该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任务是,给出一种用于内覆板部件的支架,以及给出一种具有这种支架的车身结构,所述支架和所述车身结构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该任务利用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支架和具有权利要求9特征的车身结构解决。有利的实施形式和扩展方案在其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为了解决该任务,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内覆板部件的支架,所述内覆板部件尤其是用于覆盖机动车的乘员空间,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一个供应管线,用于将能调温的流体导向出口,所述流体能通过所述出口从所述供应管线输出;入口,所述流体能通过所述入口进入到导出管线中。此外,内覆板部件能在所述支架上设置为使得所述支架的出口与所述内覆板部件的入口流体连接,并且所述支架的导出管线的入口与所述内覆板部件的出口流体连接。这提供如下优点,这些管线和接头集成到内覆板部件的原本就需要的下部结构中,由此,将在连接用于引导能调温的介质所需要的管线时的复杂性简化。此外,可节省对于管线所需要的材料。换句话说,可通过本发明实现具有介质供应部和/或介质导出部的支架。
在这里,尤其是调温的(即被加热的或冷却的)气体适合作为流体。然而,代替于此地,也可使用能调温的液体,如水或油作为流体。
在本发明的意义中,内覆板部件尤其是仪表盘载体或者说仪表板载体,A立柱、B立柱、C立柱的覆板,中控台的覆板,杂物箱盖和类似物。
支架可构造为门槛、A立柱、B立柱、C立柱、D立柱、车顶篷弓梁、顶部侧向框架、底板总成和/或仪表板载体下部结构。这提供高一体化结构方式的优点,其中现有的构件用于介质引导。
此外,支架的入口和/或出口可构造为柔性耦连器。柔性耦连器提供如下优点,可补偿在制造内覆板构件或下部结构时的制造公差。此外,多种类型的内覆板构件可装配到相同类型的下部结构上,在所述内覆板构件中容易地区分入口和/或出口的位置。
代替于此地,所述入口和/或所述出口可构造为刚性插接部。刚性的连接提供在装配方法中的优点,因为内覆板部件可简单地插到下部结构上,同时产生流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83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小的横流连接腔和铸造方法
- 下一篇:多晶硅膜的形成方法和成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