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人二次过街设置条件判别与配时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68977.6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7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段宇洲;潘龙江;许士鑫;娄二龙;张华;陈琦;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7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张立强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人 二次 设置 条件 判别 优化 方法 | ||
1.行人二次过街设置条件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判断交叉口是否满足行人二次过街设施的传统设置条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传统设置条件的权重;在步骤1中,根据判断结果确定传统设置条件的权重具体为:
其中,α为传统设置条件的权重;
步骤2:比较行人饱和度与预设饱和度阈值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确定行人饱和度的权重;在步骤2中,根据比较结果确定行人饱和度的权重具体为:
其中,a和b为预设饱和度阈值,xp为行人饱和度,β为行人饱和度的权重;
步骤3:比较交通构成中弱势群体比例与预设比例阈值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弱势群体比例的权重;在步骤3中,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弱势群体比例的权重具体为:
其中,d为预设比例阈值,f为弱势群体比例,γ为弱势群体比例的权重;
步骤4:根据所述传统设置条件的权重、行人饱和度的权重和弱势群体比例的权重计算行人二次过街总设置条件系数,根据所述总设置条件系数确定是否需要在交叉口处设置行人二次过街设施;步骤4具体为:
其中,ω=α+β+γ,α为传统设置条件的权重,β为行人饱和度的权重,γ为弱势群体比例的权重,ω为行人二次过街总设置条件系数。
2.行人二次过街的配时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传统四相位为基础,在主干道设置二次过街,次干道设置为一次过街形式,将行人二次过街相位与机动车的左转相位搭接,该方法包括:
步骤1:计算行人饱和度和机动车饱和度,并比较行人饱和度和机动车饱和度的大小;
步骤2:若行人饱和度大于机动车饱和度,则根据行人交通流进行配时,分别按照式(9)和式(10)计算相位一绿灯时间t1、相位三绿灯时间t3:
t1=max{tpN,tpS} (9)
t3=max{tpE,tpW} (10)
其中,tpN、tpS、tpE、tpW分别为北、南、东、西进口道的行人完全消散时间;
步骤3:根据弱势群体比例按照式(11)对行人步行速度进行修正,并按照式(12)进行计算相位二最短绿灯时间t2和相位四最短绿灯时间t4:
V=[1+(p-1)f]×V' (11)
其中,当L、V、V'、I、l、f、p分别为相位二下的人行道长度、修正后行人步行速度、不考虑弱势群体比例下的行人步行速度、绿灯间隔时间、安全岛宽度、弱势群体比例、速度修正系数时,gmin=gmin2;
当L、V、V'、I、l、f、p分别为相位四下的人行道长度、修正后行人步行速度、不考虑弱势群体比例下的行人步行速度、绿灯间隔时间、安全岛宽度、弱势群体比例、速度修正系数时,gmin=gmin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考虑行人流量对gmin的影响,按照式(13)计算相位二最短绿灯时间t2和相位四最短绿灯时间t4:
其中,当L、I、l、f、qp、Km、Vf为相位二下的人行道长度、绿灯间隔时间、安全岛宽度、弱势群体比例、行人流率、行人流量最佳密度、行人流量最大速度时,gmin=gmin2;
当L、I、l、f、qp、Km、Vf为相位四下的人行道长度、绿灯间隔时间、安全岛宽度、弱势群体比例、行人流率、行人流量最佳密度、行人流量最大速度时,gmin=gmin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时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行人信号提前结束,按照式(17)计算提前结束时间:
其中,Tp1、Tp2、Tp3、Tp4分别表示相位一、相位二、相位三、相位四下的同相位机动车停止时刻与行人信号停止时刻之间的时间差;I1、I2、I3、I4分别表示相位一、相位二、相位三、相位四同下一相位之间的绿灯间隔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大学,未经河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897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