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人二次过街设置条件判别与配时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68977.6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7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段宇洲;潘龙江;许士鑫;娄二龙;张华;陈琦;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7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张立强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人 二次 设置 条件 判别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行人二次过街设置条件判别与配时优化方法。该判别方法包括:判断交叉口是否满足行人二次过街设施的传统设置条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传统设置条件的权重;比较行人饱和度与预设饱和度阈值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确定行人饱和度的权重;比较交通构成中弱势群体比例与预设比例阈值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弱势群体比例的权重;根据传统设置条件的权重、行人饱和度的权重和弱势群体比例的权重计算行人二次过街总设置条件系数,根据总设置条件系数确定是否需要在交叉口处设置行人二次过街设施。本发明为二次过街的设置提供一种更广泛的判别条件,并为二次过街的信号控制提供相应的配时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人二次过街设置条件判别与配时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行人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信号交叉口存在的道路物理条件与信号配置不协调、行人过街绿灯时间较短以及交通规划设计对行人考虑较少等不利因素,给行人过街带来了诸多不便,行人闯红灯现象频发,“人车混行”较为普遍,从而更易引发交通事故。在传统的一次过街模式下,行人很难在一个有效绿灯时间内通过交叉口。二次过街模式可通过安全岛为行人提供一个安全的等待区域,让行人在两个有效绿灯时间内通过交叉口,这一过街模式能减少人车冲突,增加行人过街绿灯时间,进而使交叉口的通行更安全高效。
国内外针对二次过街的设置条件与形式和配时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赵新等(“行人二次过街设置方法研究与实施检讨[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4,12(4):66-71.”)从道路时空资源角度定量分析二次过街的适用范围,提出二次过街设施的设计方法;中国专利CN103321114A公开一种交叉口“铅笔头”式驻足区二次过街设施设计方法,修正行人过街最短绿灯时间。
目前国内外对行人二次过街的研究主要是从设置条件、成效及信号控制等层面进行分析,在二次过街的设置条件方面主要考虑路面宽度、车道数等固定道路条件,在设置条件判别与配时参数确定时较少考虑交叉口的实际交通状况,尤其是行人交通因素,且配时较多采用固定形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设置条件判别与配时参数确定时均较少考虑行人交通因素,且配时较多采用固定形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行人二次过街设置条件判别与配时优化方法,将具有动态性的行人交通构成与行人饱和度作为二次过街设置条件及信号配时的考虑因素,为二次过街的设置提供一种更广泛的判别条件,并为二次过街的信号控制提供相应的配时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行人二次过街设置条件判别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判断交叉口是否满足行人二次过街设施的传统设置条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传统设置条件的权重;
步骤2:比较行人饱和度与预设饱和度阈值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确定行人饱和度的权重;
步骤3:比较交通构成中弱势群体比例与预设比例阈值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弱势群体比例的权重;
步骤4:根据所述传统设置条件的权重、行人饱和度的权重和弱势群体比例的权重计算行人二次过街总设置条件系数,根据所述总设置条件系数确定是否需要在交叉口处设置行人二次过街设施。
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根据判断结果确定传统设置条件的权重具体为:
其中,α为传统设置条件的权重。
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根据比较结果确定行人饱和度的权重具体为:
其中,a和b为预设饱和度阈值,xp为行人饱和度,β为行人饱和度的权重。
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弱势群体比例的权重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大学,未经河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89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