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74878.9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4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萩本大河;牧哲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L50/61 | 分类号: | B60L50/61;B60W10/06;B60W10/08;B60W10/26;B60W20/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兆阳;苏卉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车辆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系统,能够抑制蓄电池的剩余容量的急剧下降并维持车辆的行驶性能。控制系统具备:混合动力车辆,具备利用内燃机的动力来进行发电的发电机和利用蓄电池的输出来驱动车辆的驱动用电动机;及控制器,控制发电机及驱动用电动机。控制器基于混合动力车辆的行驶条件来计算蓄电池输出要求值和发电输出要求值,基于这些值来控制驱动用电动机及发电机。此时,在蓄电池的状态为不能满足发电输出要求值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器执行对蓄电池输出要求值及发电输出要求值进行调整的调整处理。在调整处理中,以蓄电池的剩余容量越小则越减小蓄电池输出要求值并且越增大发电输出要求值的方式进行调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系统,特别涉及使用发电用的内燃机来进行发电并且利用驱动用电动机来对车辆进行驱动的串联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电控制装置有关的技术。在该技术中,在充电水平为预定的发电开始值以下时,通过发电机来开始通常输出发电,在行驶用电动机的要求消耗电力为设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取代上述通常输出充电而实施与该通常输出充电相比输出更高的高输出充电。根据这种控制,在蓄电池的电力开始减少之前的阶段,开始高输出的发电,防止蓄电池的急剧放电,能够维持高效的充放电控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38304号公报
在串联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中,通过车载的发动机来驱动发电机,该发电机的发电输出使用于蓄电池的充电。并且,在混合动力车辆的输出较大的情况下,发电输出与从蓄电池放电的蓄电池输出一起也使用于驱动用电动机的驱动。
搭载于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用的蓄电池具有蓄电池输出越高则蓄电池电压越下降的特性。蓄电池电压下降时,发电输出也下降,因此蓄电池输出越高,则发电输出越下降。如此,在蓄电池输出与发电输出之间存在二律背反的关系。
在上述的技术中,在行驶用电动机的要求消耗电力为设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即在蓄电池输出变高的情况下进行高输出充电。然而,如上述那样,在蓄电池输出与发电输出之间存在二律背反的关系,因此在对蓄电池要求较高的输出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响应高输出充电的要求。在该情况下,有可能蓄电池的剩余容量(以下也记载为“SOC”)急剧下降而车辆的行驶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那种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蓄电池的剩余容量的急剧下降并维持车辆的行驶性能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系统。
第一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而应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具备:混合动力车辆,具备蓄电池、利用内燃机的动力来进行发电的发电机和利用蓄电池的输出来驱动车辆的驱动用电动机;及控制器,控制发电机及驱动用电动机。控制器构成为,基于混合动力车辆的行驶条件来计算从蓄电池向驱动用电动机供给的蓄电池输出要求值和发电机的发电输出要求值,基于蓄电池输出要求值及发电输出要求值来控制驱动用电动机及发电机。并且,控制器构成为,在蓄电池的状态为不能满足发电输出要求值的状态的情况下,执行对蓄电池输出要求值及发电输出要求值进行调整的调整处理。并且,调整处理以蓄电池的剩余容量越小则越减小蓄电池输出要求值并且越增大发电输出要求值的方式进行调整。
第二发明在第一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的特征。
调整处理以发电输出要求值越大则越减小蓄电池输出要求值并且越增大发电输出要求值的方式进行调整。
第三发明在第一或第二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的特征。
调整处理构成为,基于蓄电池的状态来计算发电机的可发电输出,在发电输出要求值大于可发电输出的情况下,判定为是不能满足发电输出要求值的状态。
第四发明在第一~第三发明中的任一个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的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48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