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挖孔抗滑桩桩孔护壁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80659.1 | 申请日: | 2019-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7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中;周鹏;赵兵;杨秀涛;刘雪;苌群贺;吴狄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41114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韩鹏程 |
地址: | 45004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壁 桩孔 顶节 开挖 预制件 高度一致 工厂预制 吊装 预制 作业工作量 人工挖孔 设计位置 施工周期 抗滑桩 多节 施工 重复 | ||
1.一种人工挖孔抗滑桩桩孔护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预制工厂预制顶节护壁和护壁单元的各预制件;
第二步,在设计位置处按照设计尺寸开挖桩孔,待开挖深度与顶节护壁的高度一致时,吊装并安放顶节预制护壁;
第三步,向下继续开挖桩孔,当桩孔开挖深度与第一节护壁单元的高度一致时,依次吊装并安放第一节护壁单元的各预制件将其连为一体;
第四步,重复第三步,完成所有护壁单元的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抗滑桩桩孔护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每节所述护壁单元均由四片预制件拼装而成的矩形环状结构,四片预制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子护壁Ⅰ、子护壁Ⅱ、子护壁Ⅲ和子护壁Ⅳ,所述子护壁Ⅰ、子护壁Ⅱ、子护壁Ⅲ和子护壁Ⅳ上均开设有起吊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挖孔抗滑桩桩孔护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护壁Ⅰ、子护壁Ⅱ、子护壁Ⅲ和子护壁Ⅳ的壁厚相等并均为L形结构,子护壁Ⅰ和子护壁Ⅱ尺寸相同,其长边长度=桩孔长边长度-2倍护壁单元的壁厚-20cm,其短边长度=桩孔短边长度的一半-2cm;子护壁Ⅲ的短边长度与子护壁Ⅳ的长边长度相等,子护壁Ⅲ的长边长度大于子护壁Ⅳ的长边长度,子护壁Ⅳ长边长度=2倍的护壁单元壁厚+20cm-4cm,其短边长度=2倍的护壁单元壁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挖孔抗滑桩桩孔护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第一节护壁单元的施工包括以下内容:
子护壁Ⅰ和子护壁Ⅱ吊装到位,底部分别固定,将接缝处填实并通过钢垫板和螺母将子护壁Ⅰ和子护壁Ⅱ连为一体;
子护壁Ⅲ吊装到位,底部固定,将其与子护壁Ⅱ的接缝处填实,通过钢垫板和螺母将子护壁Ⅲ和子护壁Ⅱ连为一体;
子护壁Ⅳ吊装到位,底部固定,将其与子护壁Ⅰ的接缝处填实,通过钢垫板和螺母将子护壁Ⅳ和子护壁Ⅰ连为一体,通过钢垫板和螺母将子护壁Ⅳ和子护壁Ⅲ连为一体,最后在Ⅳ和子护壁Ⅲ的接缝处浇筑细石混凝土形成现浇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挖孔抗滑桩桩孔护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两节护壁单元的现浇带左右交错布设。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挖孔抗滑桩桩孔护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现浇带内的所述子护壁Ⅲ端部预埋有第一U形钢筋,位于现浇带内的所述子护壁Ⅳ端部预埋有第二U形钢筋,所述第一U形钢筋的弧形段和第二U形钢筋的弧形段重叠交错布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抗滑桩桩孔护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壁单元各预制件的两连接端部分别预埋有一列上下间隔布设的、第一连接螺栓,所述第一连接螺栓的螺纹段向内水平延伸至预制件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挖孔抗滑桩桩孔护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壁单元各预制件的两连接端部分别预埋有一列上下间隔布设的第二连接螺栓,所述第二连接螺栓为由预埋段和外露段构成的L形结构,相邻两片预制件对接处的两列第二连接螺栓的外露段上下重叠交错布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抗滑桩桩孔护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节护壁为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与护壁单元匹配的一体式矩形环状结构,其壁厚大于所述护壁单元的壁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065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水发育地段边坡防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陡矿山山体再造生态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