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大米碎米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91586.6 | 申请日: | 2019-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4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龚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金泰米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B3/00 | 分类号: | B02B3/00;B02B1/08;B02B1/02;B02B1/04;B02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600 湖南省衡***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大米 碎米 方法 | ||
一种降低大米碎米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干燥:将脱粒后的稻谷进行多次干燥,至稻谷含水率为12‑13%;(2)采用比重法稻谷去石机筛选稻谷;(3)砻谷:将稻谷用碎米水雾化,然后送入砻谷机中进行去壳处理,得糙米;(4)一次碾米:将糙米投入碾米机中开糙,获得半成品;(5)二次碾米:将半成品再次投入碾米机中碾压,使其完全脱壳后,获得白米;(6)抛光:采用碎米水进行抛光;(7)色选:经抛光后的大米经过三次色选,选出质量米色合格的优质米,以上方法可以减少碎米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谷物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大米碎米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米在加工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营养素的破坏与流失,所以,碎米的营养素价值低于整粒米的营养价值,除等级降低外口感也会大打折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米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购买大米时不仅要重视大米的外观色泽、去皮程度,还要考虑碎米量。同时,大米加工企业为了赢得更多的消费者,也越来越重视大米产品的质量。大米质量的评价指标除了色泽、气味、杂质等,碎米率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外观指标。限于目前的碾米技术,大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米量达15%-20%。
加工过程中导致碎米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稻谷自身的品质不同。例如籼稻、粳稻、常规稻、优质稻、新稻、陈稻等本身的品质就存在差异,原粮品质的好坏对碎米率的影响较大。二是稻谷加工前所经过的各种处理,包括稻谷收割时的状态,脱粒、翻晒、装卸机运输等过程中,稻谷受到机械撞击使其被击碎;三是大米加工机械设备工艺性能及操作管理水品等。出售时,大米整粒比碎米的经济价值高,所以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大米加工企业力争改善大米加工工艺,使碎米率降到最低。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降低碎米率的的方法,即能提高米的营养,又能提高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降低大米碎米率的方法。
本发明降低大米碎米率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干燥:将脱粒后的稻谷进行多次干燥,至稻谷含水率为10-13%;
(2)筛选稻谷:现有技术中,稻谷一般要经过清筛、清粮机、谷稻分离机三道筛选将原粮中的石子、过轻的原粮以及稻壳初步清除,变成糙米;本发明采用比重法稻谷去石机,稻谷从进料口进入稻谷去石机,均匀的分散到上层筛面上,然后使稻谷处于流化状态,比重小的稻谷浮向上层,在连续进料的推动下,进入净粮出口,比重大的石子沉入底层,与筛面接触,在重力和连续进料的推动下,下滑到出石口,较轻的米壳,尘埃、病变稻谷等被吸风带出;
(3)砻谷:将稻谷用碎米水雾化,然后送入砻谷机中进行去壳处理,得糙米;
碎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矿物质等养分,呈现PH值为5.5左右的弱酸性,对稻谷雾化后,可以清洗谷壳的污染物,减少对糙米的污染,并且可以软化谷壳,更容易脱壳,减少糙米破碎;
(4)一次碾米:将糙米投入碾米机中开糙,获得半成品;
(5)二次碾米:将半成品再次投入碾米机中碾压,使其完全脱壳后,获得白米;
(6)抛光:糙米碾成大米后,米粒的表面还带有少量糠粉,影响大米的外观品质、储存性和制成米饭的口感,通过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抛光”,有利于彻底去除米粒表面上的米糠,还能使米粒表面淀粉胶质化,提高大米的光洁度,既改善大米外观效果,同时利于保存;
本发明步骤(6)采用碎米水进行抛光,一是可以避免大米营养的流失,更能提高大米的光洁度;
(7)色选:经抛光后的大米经过三次色选,选出质量米色合格的优质米。
以上所述的碎米水是将碎米用清水浸泡10-20分钟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金泰米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金泰米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15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稻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水稻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