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93933.9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4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怀;余传;余美和;曾爱桂;陈建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五洲八达水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C02F9/1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44268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体 净化槽 第二管道 第一管道 净化物质 植被生长 曝气管 吸附层 池塘 水产养殖池塘 水体净化系统 水产 植被 泵入高压 横向设置 净化效率 内部设置 上层表面 生态循环 植被吸收 含氧量 过滤物 气压泵 氨氮 吸附 过滤 流出 净化 养殖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通过在养殖水产的池塘的底部横向设置第一管道,第一管道通过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与净化槽连接,在第二管道上连接有第一曝气管,利用气压泵往第一曝气管内部泵入高压气体,实现对水体的提升到净化槽中,同时气体与水体混合,使得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使得提高水体在净化槽的净化效率。净化槽内部设置吸收水体中的氨氮等物质的植被吸附层,水体均从净化物质的上方流入、净化物质的下方流出,使得水体中的过滤物被过滤在上层表面并植被吸附层吸附,便于植被吸收,实现水体进一步的净化,促进植被生长,植被生长后还可以用作池塘里的水产的食物,因此形成生态循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水质对养鱼来说非常重要,养殖水体中存在氨氮是对水生动物的隐形杀手。氨氮主要来源于肥料和饲料、排泄物、底层有机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外来的污染PH值、温度、盐度升高,都会引起氨氮比例增加。造成水体有机物过多,透明度低,水质老化,水体PH值较高,底层水缺氧。
另外,氧气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水产动物的呼吸都要消耗氧气,水中有机质、底泥的分解也要消耗大量氧气,故会导致池塘中的水体的含氧量降低,特别是池塘底层的水体。
而现有的增氧方式大多采用活水机进行增氧,即通过电机驱动叶轮转动,进而搅动并拍打池塘内的水体,使得池塘上方的空气与水体接触被部分溶于水体中,实现对水体的增氧,但其只能到上层的水体进行增氧,无法实现对下层的水体进行增氧。还有部分通过管道和增氧机,将富氧空气泵至池塘的底部,实现对下层水体进行增氧。该对水体净化增氧的方式中,有机物的残渣依然存在水体中,导致水体杂质较多。
中国专利CN200610059750.1公开的一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方法中,其通过水泵经过水泵将水体抽取到净化箱中,在利用利用浅层沉淀原理来分离养殖废水中的悬浮有机物、并且利用薄水层自然光化学催化氧化原理脱氮解毒和补氧抑藻抑菌,其净化效率低,并且水体的对植物生长有益的物质有没得到充分的利用,不符合生态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增氧,且净化效果和符合生态养殖需求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依次连接组成“Z”字形,第一管道远远长于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竖向设置,第二管道中部且在管道内部固定有第一曝气管,第一曝气管通过气管连接有气压泵;第三管道末端设有一个或以上净化槽,净化槽内部设有隔板,隔板的下端面与净化槽底部之间留有过水通道,隔板将净化槽内部分割成净化池和过水槽,第三管道末端置于净化池的上方,净化池内部设有净化物质,过水槽上端连接有出水管。
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中,净化槽包括第一净化槽、第二净化槽和第三净化槽,第一净化槽、第二净化槽和第三净化槽依次首尾连接,第一净化槽的过水槽在上端与第二净化槽的净化池连通,第二净化槽的过水槽在上端与第三净化槽的净化池连通,出水管连接在第三净化槽的过水槽上,第三管道与第一净化槽的净化池连通,第一净化槽的净化池底部放置有第二曝气管,该第二曝气管与所述气压泵连接;净化物质置于第二净化槽与第三净化槽中,第二净化槽的净化池内部的净化物质包括下层的第一过滤物和上层的植被吸附层,第三净化槽的净化池内部的净化物质为活性炭包。
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中,第一过滤物为生蚝壳和珊瑚石的一种或两种;植被吸附层为水葫芦、空心菜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中,第二曝气管为多根管体焊接形成的矩形网格状,该管体上开设有微型曝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五洲八达水产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五洲八达水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39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星形棱角式运输纳米增氧机
- 下一篇:一种水产养殖池通气软管外增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