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气泡帘技术的溢油处理抢险船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95022.X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0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熊庭;张海涛;姜钦;麦楚霖;朱健豪;向宏;赵宁;吴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5/06 | 分类号: | E02B15/06;E02B15/10;B63B35/32;B63B35/03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杰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气泡 技术 溢油 处理 抢险 | ||
1.一种基于气泡帘技术的溢油处理抢险船,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污装置、管道铺设装置和溢油回收装置;
所述隔污装置包括输气管道和若干绳索箱装置;所述输气管道上设有气孔,输气管道底部沿长度方向设置主线同轴电缆,并在每个绳索箱装置的安装位置设置过流分支器,所述过流分支器底部设有电磁继电器;当所述溢油处理抢险船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开启所述电磁继电器使所述绳索箱装置与所述输气管道相连,以调节输气管道距离水面的距离;当所述溢油处理抢险船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绳索箱装置与所述输气管道分开收纳于船上;
所述管道铺设装置包括按照由船中到舷侧的方向依次布置于船上的滚筒装置、矫正器、铺设动力装置,所述滚筒装置用于缠绕所述输气管道,所述矫正器用于摆正所述输气管道的铺设角度,所述铺设动力装置采用挤压式摩擦传动的铺管方式铺放所述输气管道;
所述溢油回收装置通过管道与船体相连,能够进行远程操控,溢油回收装置通过离心作用将海面油层溢油回收,通过管道输送至船体储油舱;
所述溢油处理抢险船还包括设置于船舱内的空压机以及设置于甲板上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输气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空压机连接、另一端缠绕于所述滚筒装置上后依次绕过所述矫正器和铺设动力装置;所述第一传送带用于将所述绳索箱装置从储物舱向所述输气管道运输,绳索箱装置在第一传送带与输气管道的交汇处与所述输气管道实现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与铺设动力装置配合工作分别用于将连接后绳索箱装置与输气管道输送至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泡帘技术的溢油处理抢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箱装置包括密封的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内的分支同轴电缆、卷轴、电机、信号处理器,以及设置于箱体外表面的智能传感器;所述智能传感器顶部安装有用于与所述电磁继电器相连的铁片;所述分支同轴电缆的上端从箱体内穿出、下端缠绕在所述卷轴上并与所述信号处理器连接;所述卷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智能传感器、电机分别与所述信号处理器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器与船上的计算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气泡帘技术的溢油处理抢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箱装置还包括气泵和气囊,所述气泵设置于箱体内,并与所述计算机连接以接受计算机的控制信号;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箱体外部的对称两侧,所述气泵用于向气囊内充气;隔污装置工作时气囊处于无气状态,回收箱体时,所述气泵将气体充入所述气囊,带动箱体上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泡帘技术的溢油处理抢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道上的气孔采用双排孔分布,两排孔的孔口与所述输气管道圆心的连线夹角为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泡帘技术的溢油处理抢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道采用柔性塑胶管,通气状态下可漂浮于水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泡帘技术的溢油处理抢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装置包括底座、转轴、滚筒和第一电机,所述底座固定安装于船上,转轴安装于底座上,滚筒固定安装于转轴上,转轴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滚筒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泡帘技术的溢油处理抢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器包括安装于船上的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滑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泡帘技术的溢油处理抢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设动力装置包括安装于船上的固定台和安装于固定台上的基座,所述基座上安装有固定齿条、活动齿条、齿轮和轨道,所述固定齿条与轨道平行设置,所述活动齿条有两个,两个活动齿条并列安装于所述轨道上并能沿轨道往返移动,所述齿轮对应设置两个,两个齿轮设置于固定齿条与活动齿条之间,一个齿轮对应啮合一个活动齿条,两个齿轮均与固定齿条啮合,每个齿轮上均设有铺设辊轮,所述铺设辊轮内置第二电机以驱动自身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泡帘技术的溢油处理抢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装置的滚筒中心、矫正器的滑轮中心、铺设动力装置的固定齿条中心以及铺管架的中心轴四者位于同一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502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水利闸门
- 下一篇:一种河流漂浮物打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