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轨道交通刚性接触网的受流-接地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98166.0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7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肖嵩;孟举;赖新安;叶智宗;童梦园;李玉航;吴京驰;高波;吴广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5/20 | 分类号: | B60L5/20 |
代理公司: | 51200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沙沙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受电弓 回流线 弓头 牵引 负极 接触连接 刚性接触网 电流通过 轨道交通 接地装置 杂散电流 接触线 专用的 走行轨 底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轨道交通刚性接触网的受流‑接地装置,包括设置在受电弓底座上的第一受电弓和第二受电弓;第一受电弓通过牵引受电弓弓头接触连接接触线;第二受电弓通过回流受电弓弓头接触连接回流线;回流线连接到牵引变电所负极;本发明将专用的回流线与牵引变电所负极相连,牵引电流通过双弓头受电弓结构其中一个弓头经专用回流线回流,不再通过走行轨回流,解决了杂散电流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轨道交通刚性接触网的受流-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向前发展,轨道交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轨道交通主要采用电能对列车进行牵引驱动。作为驱动电力机车的核心,牵引供电系统主要包含了电网输入线路、牵引变电所、馈电线、牵引接触网、走形轨和回流线等。电能从牵引变电所输出,通过接触网与列车弓网系统发生接触将电能传输至列车搭载的牵引设备驱动列车运行。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接触网与受电弓碳滑板的电接触状态与列车受流质量直接相关。现如今,架空接触网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柔性和刚性接触网,刚性接触网悬挂方式采用的是刚性汇流排夹持接触线。刚性接触网较柔性接触网具有结构简单、易维护、坚固耐用、节省空间等优点。
除上述受流系统以外,列车的接地系统也是牵引供电系统中的重要环节。目前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多是通过走行轨回流,牵引电流通过走行轨回流,牵引电流通过走行轨回到牵引变电所。由于走形轨对地不能完全绝缘,所以会有部分电流从走形轨泄露到大地中,形成杂散电流。杂散电流危害重大,不仅会对走形轨及其附件产生电化学腐蚀,还会产生轨地电位,可能威胁到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大多数城轨交通都采用直流供电,因此直流杂散电流在大地中的弥散,更容易对周围的交流输电线形成干扰,导致变电站中变压器铁芯直流偏磁,严重影响电能质量并加剧了输电损耗。目前,针对杂散电流的防治已有一些方案,比如对牵引变电所合理设置、专门设置杂散电流补偿装置等。但是这些方法只能改善杂散电流存在的现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而且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增加一条并列于接触线的回流线,回流线连接牵引变电所负极,彻底解决杂散电流问题的基于轨道交通刚性接触网的受流-接地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轨道交通刚性接触网的受流-接地装置,包括设置在受电弓底座上的第一受电弓和第二受电弓;第一受电弓通过牵引受电弓弓头接触连接接触线;第二受电弓通过回流受电弓弓头接触连接回流线;回流线连接到牵引变电所负极。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线和回流线分别设置在汇流排上;汇流排通过定位线夹固定在悬吊槽钢上;汇流排和悬吊槽钢之间设置有接触网绝缘子。
进一步的,所述受电弓底座7通过第一隔离绝缘子、第二隔离绝缘子和第三隔离绝缘子分为相互绝缘的两部分,分别用于设置第一受电弓和第二受电弓。
进一步的,所述受电弓底座设置在车体上,与车体之间设置有第四隔离绝缘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受电弓和第二受电弓结构相同,第一受电弓包括受电弓上框架、受电弓下臂杆和受电弓拉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增加并列于接触线的回流线,将专用的回流线与牵引变电所负极相连,牵引电流通过双弓头受电弓结构其中一个弓头经专用回流线回流,不再通过走行轨回流,解决了杂散电流的问题;
(2)本发明的受电弓结构,可有效节约空间,用于受流的受电弓弓头和用于回流的受电弓弓头属于两组机械结构且弓头之间没有机械连接,为回流方案提供了绝缘支撑。
(3)本发明可有效保证列车可靠从接触网上获得电能和电气设备的安全工作,延长硬件设施的使用时间并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81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