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果蔬酵素结晶粉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05502.X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1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王永;朱海华;葛瑞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33/00 | 分类号: | A23L33/00 |
代理公司: | 31227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莉 |
地址: | 451199***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酵素 果蔬酵素 果蔬发酵 喷雾干燥 制备 杀菌 发酵 过滤 可溶性固形物 可溶性物质 打浆 感官评价 微米过滤 真空浓缩 发酵液 干燥器 接种菌 提取液 酶解 灭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酵素的生产工艺,特别涉及一种果蔬酵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可溶性物质提取:打浆、酶解、灭酶杀菌、过滤,提取可溶性提取液;(2)发酵:接种菌、37‑42℃发酵3‑7天,发酵液经杀菌、过滤、离心、微米过滤,即为果蔬发酵液;(3)喷雾干燥:将果蔬发酵液真空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0%以上,静置,进行喷雾干燥,得到果蔬酵素粉;(4)真空干燥:将果蔬酵素粉在干燥器中静置5小时以上,再进行真空干燥,干燥温度为75‑85℃,干燥时间为20‑40min,得到果蔬酵素结晶粉。本发明制备的酵素结晶粉感官评价良好,溶解性、流动性较酵素粉均得到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酵素的生产工艺,特别涉及一种果蔬酵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酵素类食品是基于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天然食用原料,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大量产生和积累所需的代谢产物,最终获得具有特殊营养和保健功能的食用产品。酵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酶、矿物质和次生代谢产物等营养成分,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减肥、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能。
现有酵素产品形式主要有液态饮料、固体粉剂,产品形式相对单一,液体酵素饮用方便,产品稳定性相对较差,且携带不方便;固体粉剂携带方便,但溶解性和加工流动性有待改善。目前,尚未见有结晶形式的酵素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果蔬酵素结晶粉,携带方便,而且溶解性、流动性均得到提高。
以上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获得。
一种果蔬酵素结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可溶性物质提取:在原料中加入水,通过料水比来调整浓度打浆;加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50-65℃进行酶解1-3小时;酶解结束后,95℃灭酶杀菌处理5-15分钟,过滤,制得水溶性提取液;
原料可预先清洗、沥干。
优选的,上述步骤中的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2小时。
(2)发酵:将接种菌在无菌条件下加入至步骤(1)中的可溶性提取物中,37-42℃发酵3-7天,发酵期间,pH值保持在3.2~3.6,总酸5.0g/L以上;发酵液经杀菌、过滤、离心、微米过滤,即为果蔬发酵液;
乳酸菌发酵果蔬的产物主要是乳酸,同时自身含有或中间代谢产物还包括苹果酸、柠檬酸、草酸、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等。有机酸的主要作用就是降低肠道pH值,造成不利于病原菌生存的环境,促进肠道蠕动,并有利于排便。本实验以pH值和总酸(以乳酸计)作为分析指标,确定发酵时间。
优选的,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6天。
(3)喷雾干燥:将步骤(2)中的果蔬发酵液真空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0%以上,静置,进行喷雾干燥,干燥的进风口温度为155-165℃,出风口温度为75-85℃,得到果蔬酵素粉;
优选的,果蔬酵素粉的含水量低于5%。
(4)真空干燥:将步骤(3)中的果蔬酵素粉在干燥器中静置5小时以上,再进行真空干燥,干燥温度为75-85℃,干燥时间为20-40min,得到果蔬酵素结晶粉。
干燥器内的湿度≤20%。
所述步骤(1)中的原料为果蔬,包括(但不限于):木瓜、菠萝、苹果、梨、橙、葡萄、西瓜、龙眼、火龙果、樱桃、猕猴桃、草莓、柠檬、柚子、水蜜桃、橘子、蓝莓、香蕉、荔枝、石榴、无花果、金桔、芦柑、香瓜、哈密瓜、杏、李子、鲜枣、酸枣、桑椹、枇杷、梅子、杨梅、芒果、椰子汁、山竹、橄榄、胡萝卜、黄瓜、甘蓝、西红柿、蘑菇、海带、木耳、冬瓜、山药、秋葵、芦笋等;或药食同源食材包括(但不限于):红枣、枸杞、桂圆、百合、莲子、蜂蜜、山楂、沙棘、茯苓、芡实、金银花、紫苏、人参、玫瑰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未经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55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